海星娱乐的《明日之星》录制现场,空气里弥漫着昂贵发胶、汗水以及某种更尖锐的、名为野心和焦虑混合的气味。巨大的环形灯光尚未完全亮起,观众席隐藏在昏暗中,只有应援灯牌像蛰伏的兽眼,零星闪烁。后台走廊逼仄,徐明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怀里木吉他的共鸣箱,发出沉闷的嗒嗒声。旁边,林小雨对着手机屏幕,最后一遍顺歌词,嘴唇无声翕动,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
一个穿着马甲、耳麦歪戴的现场导演快步过来,视线在两人身上一扫,没什么温度:“徐明,林小雨?准备,下一个就是你们。好好唱,别整幺蛾子。”目光尤其在徐明那把略显陈旧的吉他上停留了一瞬。
徐明点了点头,没说话。林小雨抬起眼,露出一个标准的、练习过很多次的微笑:“谢谢导演,我们准备好了。”
站上通往舞台的狭窄通道,能感受到前方传来的声浪热意。主持人浮夸的报幕声透过厚厚的幕布传来,有些失真。他们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那团火。这是他们等了太久的机会。
灯光骤亮,刺得人有一瞬间的失明。音乐前奏响起,是徐明自己写的歌,旋律干净,带着点未经雕琢的璞玉感。林小雨开嗓,声音清亮,像山涧水。徐明的吉他跟进,配合默契。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副歌部分,耳返里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电流噪音,随即音乐伴奏诡异地变小,几乎只剩干声。
林小雨的声音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徐明的吉他节奏也乱了半拍。台下隐约传来一些骚动。勉强唱完,鞠躬。评委席上,中间那位以毒舌着称的音乐制作人王栋,拿着笔敲了敲桌子,眉头紧锁:“音准有问题,节奏也飘了。尤其是你,林小雨,高音部分太吃力了。外形是不错,但光有外形可走不远。”旁边的女评委,歌坛天后李曼,倒是温和地笑了笑:“新人,紧张可以理解,作品本身还有点意思。”但这点“意思”在随后播出的节目正片里,被彻底磨灭了。
三天后,节目第一期上线。徐明和林小雨守着平板电脑观看,脸色一点点白下去。他们的表演片段被剪得支离破碎,林小雨那个因耳返故障导致的微小停顿被反复慢放、放大,徐明弹错节奏的瞬间也被特意标注出来。穿插的采访镜头里,他们表达对音乐坚持的话语被剪辑成了“盲目自信”、“不尊重前辈”。更致命的是,后台一个他们因疲惫而短暂沉默的镜头,被配上了“耍大牌、对工作人员黑脸”的花字。
“他们怎么能……”林小雨的声音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徐明猛地合上平板,胸口剧烈起伏,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当晚,#徐明林小雨 实力配不上野心#、#林小雨 态度差# 等话题空降热搜前排,评论区瞬间被水军攻占,充斥着“滚出娱乐圈”、“心机婊”、“废物”等字眼。他们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也沦陷了,私信里塞满了恶毒的诅咒和谩骂。
“完了吗?”林小雨看着窗外城市的霓虹,轻声问,眼里那团火几乎熄灭了。
“没完。”徐明的声音哑着,他翻出一个便携补光灯和手机支架,“他们不是堵我们的嘴吗?我们换个地方说。”
就在全网黑潮最汹涌的时候,徐明和林小雨的直播间,在一个用户量不大的平台悄然开启。没有华丽的背景,就在他们租住的、堆着音乐器材的小房间里。不开美颜,甚至灯光都只有那一盏补光灯。他们没解释,没哭诉,只是唱歌。唱那天在舞台上没唱完的歌,唱彼此都喜欢的经典老歌,应网友弹幕要求随意哼唱片段。徐明的吉他声沉稳,林小雨的嗓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更加真切动人。汗水浸湿了额发,唱到高音处脖颈泛起青筋,一切都真实得粗糙,却也真实得有力。
最开始直播间只有几十个人,大多是来看热闹或者继续骂的。但歌声本身,有时候比任何辩解都更有力量。弹幕渐渐变了风向。
“卧槽,这唱功……跟节目里剪的是一个人?”
“耳返事故实锤了!当时台下观众有录到一点现场音,对比明显!”
“他们笑得好开心啊,和节目里那个‘黑脸’判若两人。”
“这才是真实力啊!”
直播录屏被网友自发剪辑传播,#徐明林小雨 直播真唱#、#被恶意剪辑的真相# 话题开始逆势攀升,虽然屡被压制,但那股来自民意的“自来水”力量,顽强地撕开了一道口子。他们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红了。
复活赛录制前夜,节目组工作人员突然联系他们,语气微妙地说有位“重要人物”想见见。地点是市中心一家顶级酒店的行政酒廊,安静得只有酒杯轻碰和低语声。来人五十岁上下,穿着考究的定制西装,手指上一枚翡翠戒指水头极足,他是节目的主要资方之一,周世琛。他没过多寒暄,甚至没怎么看他们带来的新编曲小样,只是轻轻推过来一张纯白色的房卡,压在光滑的胡桃木桌面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