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湾的备战工作如火如荼,龙血战船的龙骨日益雄伟,训练场的喊杀声不绝于耳。然而,林澈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陆地和海洋。他深知,未来的战争,维度将决定胜负。当“钢铁王座”的钢铁舰队可能从海面袭来时,谁掌控了天空,谁就握有了俯瞰战场的上帝视角和发起致命一击的主动权。
他的【雷翼召唤】是强大的个人能力,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他需要将这份制空的能力,扩散出去,形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空中力量。
这个构想,在他于深海魔鱿一战中,成功将【雷翼】进行水下适应性改造后,变得愈发清晰。既然雷翼的形态和性质可以根据环境与需求进行调整,那么,是否有可能将其弱化、简化,赋予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精英战士,让他们也获得短暂的飞行能力?
这个想法极为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林澈拥有【洞察之眼】和【能量驾驭】的初步领悟,更拥有屠龙所得的海量高阶材料,这给了他将其变为现实的底气。
他将这个构想命名为——“雷翼空骑兵”计划。
计划的核心,在于制造一种能够稳定提供飞行能力的“简化版雷翼装置”。这并非易事,涉及到复杂的能量压缩、稳定输出、精神链接以及……材料承载极限。
林澈再次将自己关在了工坊区深处,一间被严密防护起来的实验室内。与他一同工作的,只有石锤和几位对能量符文最有研究的制造司大匠。
实验材料首选便是那些蕴含着风雷之力的【雷翼海龙的龙羽】(来自翅膀边缘相对细小但能量传导性极佳的羽毛)和【雷霆龙骨】的粉末,辅以高纯度的【能量水晶(紫晶)】作为能源核心,再结合从远古沉船数据核心中破译出的部分能量约束和微型化技术。
过程充满了失败与风险。最初几次尝试,不是能量输出不稳定导致装置瞬间过载烧毁,就是结构强度不足在空中解体,甚至有一次小型爆炸险些伤及参与测试的志愿者。
但林澈的【洞察之眼】总能从失败中捕捉到最关键的信息,不断调整能量回路的铭刻精度、材料的配比以及精神链接的接口方式。夏栀也时常被请来,她的幸运直觉偶尔能帮助避开一些致命的能量冲突节点。
经过数十个不眠之夜和上百次失败的积累,第一台相对稳定的“Mark I 型雷翼飞行翼”原型机,终于诞生了。
它并非林澈背后那种完全由能量构成的华丽光翼,而更像是一件背挂式的金属与晶体构装体。主体由轻质但极其坚韧的龙骨合金打造,呈流线型,两侧伸展出类似蝠翼的骨架,骨架间覆盖着由特殊处理的龙羽编织而成的翼膜,翼膜内部镶嵌着细密的紫晶能量导线。核心是一个拳头大小的紫晶能量源,通过复杂的回路与使用者的背部神经丛(经由一个非植入性的精神感应贴片)相连。
【物品:Mark I 型雷翼飞行翼(试验型)】
【类型:构装体/飞行装备】
【效果:消耗使用者的体力和部分精神力,激活后可提供最长30分钟的持续飞行能力,飞行高度上限500米,最大速度约为林澈雷翼的三分之一。具备基本的空中转向、升降功能。】
【限制:对使用者身体素质(力量≥12,敏捷≥14)及精神力有较高要求。能量核心不可快速更换,耗尽后需长时间充能。防御力较弱,易受密集攻击损坏。】
【状态:可小规模试生产。】
成功了!
尽管这Mark I型还显得笨重、续航短、防御差,但它确确实实,让一个经过训练的凡人,拥有了翱翔天空的能力!这是从0到1的质变!
原型机成功的消息被严格保密。林澈立刻启动了“空骑兵”的选拔与训练。
选拔标准极为苛刻。首要条件是绝对的忠诚与坚定的意志,其次才是出色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精神力基础。经过层层筛选,从防卫司和探险队中,最终选出了二十名佼佼者,他们被秘密带往远离主城区的、一处被山峦环抱的隐蔽山谷——这里被定为“空骑兵”的训练基地。
训练由林澈亲自制定大纲并主导初期教学。
第一天,当这二十名精锐战士,第一次穿上沉重的Mark I型飞行翼,在林澈的指令下,颤抖着、笨拙地脱离地面,悬浮在离地数米的空中时,所有人都激动得难以自已!飞翔,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如今,他们竟然在首领的带领下,实现了!
然而,兴奋很快被严峻的训练所取代。
个人飞行只是第一步。空中队列、编队飞行、高速机动下的相互配合、简单的手势与精神力通讯……每一项都是全新的挑战。从空中俯瞰大地的眩晕感,气流变化带来的失控风险,精神力持续消耗带来的疲惫,以及装备偶尔出现的小故障,都让训练充满了危险。
短短几天,就有数人在训练中因操作失误或气流影响从空中坠落,若非林澈时刻关注,及时救援,并配备了华仲特制的缓冲和治疗药剂,恐怕早已出现伤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