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之后,落雁城,南门。
周云身着一袭普通的青色劲装,背负着那柄不出奇的精钢长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进了这座充满了铁血与烟火气息的边陲雄城。
城墙高大,士兵精锐,街道上往来的,多是佩刀带剑的江湖武人,以及行色匆匆的商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与山林截然不同的、属于人类文明的喧嚣与活力。
周云没有急于赶路,而是寻了一家酒楼,点了几样小菜,临窗而坐,静静地听着周围那些武者们的谈天说地。
“听说了吗?青云剑派的叶闻,前几日在青州,一剑败了成名已久的‘狂刀’刘三爷!”
“何止啊!烈火宗的赤炎,更是在南疆,一人一枪,挑了黑风寨三百悍匪,毫发无伤!”
“嘶……今年的天骄武会,可真是龙争虎斗啊!我们这些小角色,还是别去凑热闹了,免得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周云一边喝着清茶,一边将这些信息尽数收入耳中。他的嘴角,逸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
大楚国,天骄武会。
看来,自己这趟回乡之旅,在抵达终点之前,或许会有不少的精彩插曲。
周云并未在落雁城久留。
自落雁城而出,一路向北,官道变得愈发宽阔平坦。沿途的城镇也愈发繁华,商旅往来不绝,一派盛世景象。
周云并未急于赶路,他如同一位真正的游者,白天行走于红尘之中,观察风土人情,夜晚则寻一处无人山林,吐纳修行,打磨着自己那初入气罡境的修为。
七日后,一座雄伟到足以让任何初见者都为之失语的巨城,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那便是大楚国国都,临渊城。说来,这还是周云第一次进入一国国都。
此城背靠连绵的龙脊山脉,三面环水,由一条名为“沧澜”的大江环抱。城墙高约二十丈,通体由一种坚硬的“墨玉岩”铸就,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威严的黑色。城墙之上,旌旗猎猎,每隔百丈便设有一座巨大的、闪烁着符文光芒的守城利器,彰显着楚国王室那不容挑衅的威严。
清晨的阳光堪堪洒落屋檐,城门开启。
周云依旧是一身普通的青色劲装,背负长剑,将自身的气息收敛到极致,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混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走进了这座大楚国的权力与荣耀中心。
与边陲雄城落雁城的铁血肃杀不同,临渊城充满了王都的繁华与底蕴。城内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叫卖声、谈笑声、车马声汇聚成一曲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宏大交响。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而奇特的气息。有富贵人家的脂粉香气,有武者身上淡淡的血腥与药草味,有来自三大宗门弟子身上那若有若无的、属于不同功法的灵力波动。这些气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临渊城独有的、龙蛇混杂而又井然有序的氛围。
不久后,周云站在了一个名为“云来客栈”略显陈旧的门槛前。店小二揉着惺忪睡眼,打量这个背着简单行囊的少年。
“客官,您真是好运气,”小二一边引他上楼,一边絮叨,“这几日临渊城连马厩都住满了人,要不是前个客人突发急事退房……”
周云微微一笑,指尖在木制扶手上轻轻划过。他选这里,正是因灵识感知到此地气息清静,虽偏僻,却少了那些大客栈的喧嚣。
安顿好后,周云信步走入喧闹的街市。
他在一个卖彩绘泥人的摊子前驻足,那憨态可掬的小老虎泥人让他想起母亲属虎。
“老板,这个,还有那个穿裙子的娃娃,包起来。”
摊主是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一边包裹一边笑问:“小哥是给弟弟妹妹带的?”
周云接过泥人,目光柔和了几分:“给从未见过面的弟弟妹妹。”
老者一愣,随即了然地点头,又悄悄多塞了个小福娃进去。
周云并未多言,只是悄悄在摊主的钱包里多放了一两银子。
转过街角,一股热浪夹杂着铿锵的打铁声扑面而来。“神兵阁”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店内熙熙攘攘,各式兵刃寒光凛凛。
“客官买剑吗?新鲜出炉的‘秋水剑’,吹毛断发!”一个热情的伙计捧着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上前。
周云并未接手,只是目光扫过剑身,轻轻摇头:“淬火急了些,锋锐有余,韧劲不足,易折。”
伙计脸色一变,还未反驳,旁边一位身着青衫、像是管事的中年人便挥手让他退下,对周云拱了拱手:“小友好眼力。此剑确是学徒练手之作,见笑了。里面请,有几件镇店之宝,或合小友法眼。”
周云还礼,婉拒道:“多谢美意,只是随意看看。”他心中明了,那些真正蕴含灵气的兵刃,岂会轻易陈列于外?
午时,周云登上了临渊城最负盛名的“听风楼”。三楼雅座临窗,清风拂面,说书先生醒木一拍,满堂皆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