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法山巅的 “法道广场”,此刻已是人山人海。
广场由整块青色玄石铺就,呈规整的方形,四角矗立着四根刻满 “法” 字符文的盘龙柱,柱顶萦绕着淡淡的金光,与天空中的灵气交织,形成一道无形的结界,既聚拢灵气,又能放大声音,让广场每个角落都能清晰听到讲解之声。广场中央,搭建着一座丈高的法台,法台之上摆放着一张古朴的案几,案几上放置着《法道源流记》竹简与镇邪印,散发着厚重的法道威压。
距离商鞅开讲还有一个时辰,广场上已挤满了修士。天宪宗的弟子们身着统一的天蓝色法袍,整齐地盘膝坐在广场前方,目光热切地望向法台,脸上满是期待 —— 自从商鞅留在天宪宗,短短数日便以深刻的法道感悟点化了数位陷入瓶颈的弟子,如今亲授法道本源,他们早已望眼欲穿。
广场后方,还聚集着不少来自玄都仙域其他门派的修士。有邻近的 “青云剑宗” 弟子,身着青色道袍,腰间佩剑;有 “水灵谷” 的女修,一袭蓝裙,身姿窈窕;还有 “土皇宗” 的修士,身着褐色衣衫,气息厚重。他们皆是听闻天宪宗来了位 “法道源流之主”,能将凡俗法治与仙术修行结合,特意赶来旁听,想从中汲取感悟。
人群中,几道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天宪宗执法长老李严站在法台一侧,面色肃穆,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全场,防范可能出现的意外;他身旁,站着一位身着深灰色法袍的老者,须发皆白,面容刻板,周身气息沉凝,正是天宪宗资历最老的 “镇法长老” 墨守,此人一生坚守古法,对任何改变传承的行为都抱有极强的警惕,此次前来,显然并非完全认同商鞅的理念。
墨守身侧,还跟着两名中年修士,皆是天宪宗的核心长老,神色复杂地望着法台 —— 他们既对商鞅的法道感悟心生敬佩,又担心其理念过于激进,破坏宗门传承万年的根基。
“李严长老,这位商鞅先生,真有传闻中那般厉害?” 一名来自青云剑宗的修士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凡俗的法治思想,怎能与仙术修行相提并论?未免太过异想天开了。”
李严淡淡一笑,语气笃定:“等先生开讲,道友自会知晓。先生的法道理念,源于凡俗却高于凡俗,能直指法道本源,绝非空谈。”
墨守则冷哼一声,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不满:“我天宪宗传承万年,法道功法早已定型,何必引入凡俗理念?若因此偏离祖师正统,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周围的修士闻言,纷纷窃窃私语,显然不少人都与墨守有着同样的顾虑。广场上的气氛,既有期待,也暗藏着一丝紧张与质疑,为即将开始的讲法埋下了伏笔。
辰时一到,一道流光从法源洞府方向飞来,落在法台之上。商鞅身着月白长衫,面容沉稳,周身萦绕着淡淡的法势,虽不张扬,却自带一股威严,让广场上的嘈杂瞬间平息。白雪身着素白长裙,紧随其后,落在法台一侧,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商鞅,补天石的金光在她周身若隐若现,形成一道温和的防护。
“见过源流师尊!”
天宪宗的弟子们齐齐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响彻山巅。其他门派的修士也纷纷起身致意,眼中满是好奇与敬畏。
商鞅抬手示意众人落座,声音透过盘龙柱的增幅,清晰地传遍全场:“今日受邀讲解法道本源,并非传道授业,只是与诸位交流感悟。我本是凡俗之人,因推行变法而踏入仙途,对法道的理解,或许与诸位不同,愿与诸位共勉。”
他目光扫过全场,落在案几上的《法道源流记》竹简上,缓缓开口:“玄法真人创立法道,源于对凡俗变法的感悟。他在竹简中写道,天法与人法同源,皆为‘秩序’。但何为‘法’的本质?诸位修行法道,又为何而修?”
这个问题,如同惊雷般在众修士心中炸响。天宪宗的弟子们自幼便修炼法道功法,却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只知 “法” 是修行的根基,却不知其本质为何。其他门派的修士也陷入沉思,纷纷看向商鞅,期待他的答案。
商鞅缓缓起身,目光坚定,一字一句道:“我在凡俗推行变法时,曾言‘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仙域的法道修行。”
“法者,所以爱民也。” 他顿了顿,进一步阐释,“凡俗之法,是为了守护百姓,使其安居乐业,远离战乱与苛政;仙域之法道,亦是如此。修士修炼法道,并非为了争强好胜,更非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守护自身的道心,守护身边的人,守护仙域的秩序与安宁。这便是‘爱民’的真谛 —— 爱众生,护苍生,以法为盾,抵御邪祟,守护清明。”
话音落下,广场上一片寂静。众修士细细品味着这句话,眼中渐渐亮起。天宪宗的一名年轻弟子喃喃自语:“原来如此…… 我之前修炼,只知追求修为突破,却忘了法道的初心是守护,难怪始终无法凝练纯粹的法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