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道所谓“早些时候”可是不早,起码都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吕哲每每攻占一地就是进行无差别的招工,那个时候大量铜币的投入民间是随着国家大量聘请劳力开始,雇佣劳动力是在抚平战争时期留下的废墟,进行各式各样当时没人有充足眼光判断好坏的基础建设,像是修路和水利,又像是建设聚居地。现在,那些时候修建的道路成了国家枢纽。水利带来的好处也让各地产粮极少出现缺水现象,之前民伕的聚居地也成了城镇。
身为一个穿越者,吕哲哪怕是没有足够的能力也会有超前的眼光。明白历史的发展趋势其实是很虚的东西,这玩意往往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能用得上。
吕哲站对了位置,亦是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应该运用在什么地方,眼睛看着当前思考未来,做事也就有规划和计划,而往往自己应该做什么事的人,他们往往会把握时代的脉搏。乃至于是作为“前人”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有人在开创新时代,有一些人则是会紧紧跟随。更多的人是追在尾巴后面,像是刘邦、甏本辽、舒道,和一些有名没名的人,他们大胆的就去啃吕哲没吃干净的残羹剩饭。胆小一些的人就只能是喝汤了。
很多时候哪怕是残羹剩饭也显得弥足珍贵,那意味着不止是超人一步的步伐,刘邦现在想抓住的就是特殊时代产生的机会,无比渴望出现的机会可以使自己有更好的人生。
“不止是物资,其实人也很重要,特别是我们要出去在陌生的环境,和可能满是敌人的地方立脚,前期最需要的是能够同兵作战的人才!”刘邦说到这里停顿下来,做出一副骄傲的姿态:“我在沛县的时候有不少兄弟。颠沛在齐地的时候也结交了不少朋友。他们现在有些在国防军和禁军,不少是空闲在家……”说到这又停了下来,意味深长地看着两个未来的合作伙伴。
人脉嘛。刘邦要展现的是人脉,先不管那些人脉能不能用得上,他是从甏本辽和舒道寻求新的贵族加入看到了地位危机,想要更进一步地展现自己的本钱。
其实甏氏和舒氏也不缺好友,任何年头只要能发展得起来谁没一帮至交好友?两个家族在当地都算得上是望族,有句话叫“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要是有实力就不缺依附之辈。
甏氏的交际圈短板可能要多一些。长沙郡南部在吕哲没有进行开发之前属于半蛮荒地带,甏氏所结交的对象说实话曾经很高级,起码是百越诸族中的一个部落的首领,最高甚至是部落联盟的酋长,不过现在不管是部落首领还是部落酋长,那些首领或是酋长要么是骨头能拿来敲鼓要么就是低级奴隶或高级奴隶。甏氏在帝国官场的朋友相对少,哪怕是有品阶也不会高,本身不是贵族又寻求新的机会,才会与刘邦走到一块去。
舒氏因为家族所在地的关系倒是比甏氏好上不少,但是他们自己曾经昏了头对天下大势判断错误,竟是意味吕哲哪怕是再厉害也只能是地区霸主,没有想过吕哲有那么一天会成为整个天下的主人,结果傻傻地寻求九江郡的控制权,哪怕他们最后主动放弃独断九江郡将治理权交还中枢,曾经做过的事情就是做过了,吕哲心理可能没什么所谓,但是吕哲的臣工们可不敢过多与有“不良前科”的舒氏走得太近。结果是什么?是随着吕哲统治的疆域越大,舒氏的一些朋友就更疏远,现在掌握的人脉比之甏氏有余,但是又比不上刘邦。
刘邦在三人之中不是最富有也不是地方有实力的人,他的优势在于自己是帝国三等男爵,又因为本身瞧对了天下大势的发展及时的“识时务”的良好履历,肯下功夫结交新的朋友,还有曾经沛县的一帮兄弟都发展得非常不错,所以三方联合要出去开创事业他才是最占据话语权的那个人。
“樊哙、樊哙!”
“哎?”
“去将卢绾叫过来。”
“哦,好的。”
刘邦从来都不放弃展现自己有限实力的机会,卢绾是他从南陵戍卫军重新“挖”过来,在被他“挖”过来之前,卢绾其实是沛县一帮人中发展最差的一人,不过也是爬到了屯长的位置。
特意喊卢绾不过是刘邦为接下来的事情打开的一个引子,在卢绾被召唤过来之后,他说:“你亲自到萧府问问,萧何答应了宴请什么时候能过来。”
卢绾笑呵呵应了声“诺”转身就走了。
甏本辽和舒道隐秘地对视了一眼,他们当然看出刘邦是在显摆,为了显摆都直接喊出帝国执政官的姓名了,这么明显的显摆又怎么看不出来?但是耐不住刘邦有显摆的资格,哪怕是刘邦当着萧何的面喊姓名,萧何也是一副笑呵呵不以为意的模样,那情景他们不是没见过。
说到底还是人脉啊,虽然刘邦认识帝国执政官萧何,可是认识萧何的人多了去了,要萧何承认对方是朋友才有实际效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