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火苗,就炸得粉身碎骨。
从经济形势、资金数据、负债状况到项目事情,样样俱全,甚至还有内幕爆料。
“我有一高盛的朋友,他说前不久刚拒绝了你们的一笔正常交易,因为已经确认贝尔斯登的信用不足以再支持正常交易。”
刘易斯作为陆飞的嘴替代言人,疯狂输出:“难道这些都是假消息的吗?”
“当然是假消息!”
施瓦茨底气不足,强撑说:“只不过贝尔斯登是次贷的主要参与者,才会有这样那样的谣言,事实上都是假消息,试问各位,纵观华尔街的金融史,有像贝尔斯登一样的投行倒闭吗?可能吗?不可能!除非因为犯罪活动被抓,所以,我依然对贝尔斯登持乐观态度。”
“可是现在,贝尔斯登的股价快要跌破60美刀了!”坐在后排的投资人突然站了起来。
“什么!!”
顷刻间,满堂哗然。
跟贝尔斯登没有瓜葛的投资人内心松了口气,然后幸灾乐祸地看向一个个和贝尔斯登有关联的人,脸色惶恐,坐立不安。
发布会才过去半个小时,贝尔斯登的股价从77.32美刀,断崖式暴跌到61.79美刀。
跌幅,达到了恐怖的20.08%!
继1987年股灾以来,美股最大单日跌幅,哪怕互联网泡沫破裂,也没有这么夸张。
股价从高位一泻千里,一眼望不到底。
短时间内发生的一切,让施瓦茨脑袋嗡嗡作响,也顾不上风度,急匆匆地离开发布会。
一个、两个、三个……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纷纷离场,转瞬之间,从座无虚席,很快地变成寥寥无几。
只剩下一堆媒体,大眼瞪小眼。
说跌就跌,这特么也太神了吧!
“陆,贝尔斯登现在每1000万美刀的次贷债券的cds合同,单价已经从31.6万美刀飙升到61.9万美刀,很有可能突破70万美刀。”
约翰保尔森笑得合不拢嘴。
“把我们手里的cds慢慢地全抛出去。”
陆飞一边鼓掌,一边起身。
就在此时,嗅到气味的媒体蜂拥而上,不围刘易斯,反而把他和约翰保尔森团团围住。
“陆,《大空头》这本书也署着你的名字,我能不能理解成这是对贝尔斯登的一次狙击?”
“这是你说的,不是我。”
陆飞摆了摆手,“事实上,我只是给刘易斯当顾问,就像《世界是平的》,我给弗里德曼当参谋一样,我把自己和约翰关于次贷以及未来全球的经济形势的见解提供给他。”
“像写次贷的着作实在太多了,难道写了这些书的作家和经济学家也是在狙击吗?”
紧接着耸耸肩,“我们要做空贝尔斯登没必要遮遮掩掩,我要狙击也不会不敢承认,但是没有就是没有,我没必要否认什么。”
陆老爷,你简直坏透了!
约翰保尔森看他睁着眼睛说瞎话,强忍住没笑,在媒体面前用尽全力克制。
“你觉得贝尔斯登这次下跌会引发什么样的影响?贝尔斯登是不是已经完了?”
记者投来急切的目光。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贝尔斯登的开始,让子弹再飞了一会儿,也许等到‘贝尔斯登时刻’,贝尔斯登才会真正地完了。”
“贝尔斯登时刻?”
“就是贝尔斯登遭到真正危机的那刻。”
“是什么样的危机?在什么时候?”
记者急切地追问。
然而,陆飞只给他们留下了一个神神秘秘的坏笑,就像上帝在嘲弄凡人一样。
正当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贝尔斯登时刻”出乎意料地在第二天就出现了。
伴随着《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等媒体不断地唱衰次贷,唱衰贝尔斯登、雷曼、美林等投行,投资情绪越来越悲观。
各种不利于贝尔斯登的流言在华尔街蔓延开来,就算美利坚证监会的澄清也无济于事,舆论已经到了失控的境地,恐慌席卷全国。
不单单是全美,贝尔斯登的全球客户争先恐后地移走资金,两天之内,陆陆续续地撤走了150亿美刀,直接挤兑得现金储备见底。
到了周四晚上,贝尔斯登手里只剩区区10亿美刀,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资金流失的还有自家的p2p平台。
借款人还不上钱,出借人宁肯付违约金,也要在投资期到期之前撤资,贝尔斯登也没有多余资金填p2p这个窟窿,资金链立刻崩断。
终于,贝尔斯登的p2p平台暴雷了!
平台上百亿美刀的深坑,坑进去了数百家基金和十几万美利坚中产,轰的一声爆炸。
暴雷的连锁反应很快波及到全美大大小小四五百家p2p平台,中小平台因为出借人的违约,一个接一个地暴雷,就连雷曼、美林、花旗这些巨头的p2p平台也在暴雷的边缘。
整个千亿美刀级别的p2p市场,都因为贝尔斯登暴雷,哀鸿遍野,濒临崩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