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不知岁月,许欣兰就有这种错觉。
栽秧子打谷子过了一年又一年。
河湾看似平静如常,实际上张杨氏担心得不得了。
“家福没个消息就算了,洪福也是一走就一年多,连个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张大柱安慰着她:“别担心,咱们孩子是有本事的人。”
你自己的儿子有武功呢都担心成那样,别人家的孩子那更是不成样子了。
所以你得稳得住。
战事起,綉坊早就没了生意。
村里人也知道粮食的紧缺,越发精心经营着土地。
“与其担心那有的没有,不如做点有用的。”
什么有用?
“孩子在那边肯定吃不好。”张大柱说道:“我出门在外都惦记你做的咸菜,孩子们肯定也想吃,不如,你做一些,回头我寻个机会送到县城去。”
“不行,你不能去。”
听人说县城里一直在打仗。
打仗最缺的就是壮汉,自己家儿子已经去了男人不能再去了。
“我去,我给哥哥他们送吃的。”
河湾的消息总是要慢一些,都是韩掌柜的下人传出来的。
但是得到消息一般都是三五天之前的事儿了。
距离上一次的消息是有叛军攻城,众人在杨知县带领下击退了第一拔强匪。
“你……”
“娘,别看我,我不小了,我今年都十四了。”
那是虚岁!
但是张来福觉得自己就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了。
“而且我一直在练武功,我也会识字,我肯定能帮上忙的。”
张大柱觉得这个任务交给小儿子是可以的。
张杨氏又不同意,兵荒马乱的让小儿子出去?
而且这个小儿子又不安分,早就叫嚣着要去打仗了,这不是成全他吗?
张杨氏就是觉得难受,打仗可不是简单的事儿,一个不好她上哪儿哭去。
“男子汉大丈夫怕个啥。”张大柱一直是个大胆的:“让他去,不过,来福,你送了东西去后要立即回来,将那边的情况告诉我们。”
“好。”
既然张来福要去县城,也得问问许欣兰有没有什么带给张洪福。
许欣兰想了想决定给张洪福做点吃的肉脯。
现在已经是到了冬月间了菜品也能保鲜。
想着他们或许都喜欢吃一些家乡菜,许欣兰让她张来福问问其他人的家里要不要带。
这一问就激发了众人的母爱。
张来福去县城的时候挑了一小筐,一头是吃的盐菜皮蛋什么的一头就是做的布鞋。
还有就是家人们的各种交待。
平原县因为有杨知县的守护,内境也不乱,什么都井井有条的。
张来福到镇上还找到了一辆去县城的马车。
“小哥你真的要去县城啊。”
“对啊,我哥他们在那边打仗,我要去给他送点吃的,顺便看看他,我爹娘想他了。”
“好样的。”那地儿可是个危险的,马车夫不想去,可一听说是护城人的家属立即就同意送他去了。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咱们才能安家乐业。”
马车夫见识多。
“我听人说其他县的人都在逃难了。”马车夫无比庆幸:“我就知道我们平原县有杨知县,有成千上万的好男儿,我们没事儿。”
“我哥哥他们很厉害。”
马车夫也承认这一点。
“也是我这把老骨头老了他们不要,说是回家种地发展生产也是一样的,否则我也去上战场去干了。”
张来福心道你还是算了,不过我可以的。
张来福到县城的时候,有一道关口就不让进去了。
“不能进了,进去会打扰他们的。”
“可是,我要送这些东西啊。”张来福问了几个人说大哥的名字,居然没有识识他。
“咦,来福”石头喊。
“石头,我总算找到你了。”张来福连忙招手唤他过来:“石头,我大哥呢?”
“你大哥不在平原县城。”
啥?
张来福想的是来了就找大哥说说,他也留下来。
结果,他大哥不在!
“他去哪儿了?”
“不知道,我们已经没见他三个月了。”
这还得了!
“我大哥出事了?”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张来福吓得想哭出来了。
“没有,他当时说要出去探探情况。”石头道:“可是一出去就没回来,你可以找杨大人问问看。”
张来福将村里人带的东西丢给他连忙就跑去了县衙。
“去去去,哪来的小子,大人忙都忙不赢,哪有功夫见你。”衙役直接不客气。
“我要见杨大人,告诉你,我是河湾的,我和杨大人的六少爷是兄弟。”
这个……好吧,看在六少爷的份上,去禀报一声。
见到了杨知县,情况也不好。
“你是张家第三那个小哥。”杨知县对这个小孩有印象:“你长高了不少。”
“大人,草民想问问我大哥张洪福的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