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褒贬之意,即说他肚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而在口头上、态度上决不表现出来。
傅渊之之前那篇策论就体现了他的态度。
不露就永远出不了头。
所以,官场中“露”是一定要的,但也得“藏”。
藏,不可太露。
既然要露,那要露多少呢?
是“锋芒毕露”呢?
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锋芒半露”呢?
这就颇费心思。
这片土地上的人历来主张含蓄,不主张太露。
一则,才能太大容易引起别人忌恨,地位太高会惹别人眼红,穿得太漂亮,人们会指着说三道四,手段太高明的人,连菩萨神仙都讨厌他。
二则,起音太高,下面的戏唱不上去,无后劲。
三则,乐极则易生悲,人到了顶峰就要跌下来,月过了十五就要转亏变损,所以,还是“迎风户半开”为好。
傅渊之那策论完美避开评卷官的痛点,还能让自己注意到,这其中分寸把握的拿捏真是死死的。
倒是宋子恪,虽然年少得中状元,但是举止谈吐还是差了一点,比不得傅渊之,还是需要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
不过,也正是因为宋子恪的太“露”才让他看到。
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拱司卫的人又禀报道“项公子同范侍读的事,要出手吗?”
武安侯摆摆手“猪要养胖了才能宰,不着急。”
拱司卫的人听言就打算行礼退下,武安侯又问道“璟王那边可有异动?”
“自从难民安置好后璟王就再也没有踏出府邸半步。”拱司卫道。
太晚了,明天的章节估计也是今天差不多的时段发出来。
忙完这阵子就能恢复以前的时间了,请见谅哈~
。
喜欢宋渊欢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宋渊欢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