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笙故作不豫之色,嗔道:“不行,不行!你都老头子了,我是你这个老头子的老师,岂不是真成了老朽了。不行!我可还没老到这地步呢!”
郑齐贤见梁老师这么说,遂不再纠结于辈份称呼,转移了话题,笑道:“您可不老!若不是您非要躲清闲,我才不会放您退下来呢!咱们省卫生厅还想要靠您撑门面哩!我到现在还后悔当初不该放虎归山啊!哈哈哈……”
郑齐贤不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还很是礼貌周全,言谈幽默。这些特质无论是属性自带还是后天技能修炼所成,都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这种特质往往会令自己官途亨通,履险如夷的。
梁晓笙也哈哈大笑,说道:“老郑您言重了。不过‘放虎归山’这一句说得没错儿。我是归隐山林,再不出来了。”
说着话,梁老冲辛扬一摆手,道:“先给你郑叔叔倒茶。你郑叔叔喝酒前必须要先喝上两杯红茶的。”
郑齐贤也真是感动,说道:“这么多年了,难为梁老师您还记得我这些臭毛病……”郑齐贤的确是有很多不同于常人的生活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喝酒前要先喝红茶,而红茶中,他最爱喝的就是金骏眉。对于酒,最爱的就是绍兴花雕。
他跟梁晓笙是几十年的朋友,梁晓笙准备的菜也都是郑齐贤最合口儿的。他亲自做的这道“琥珀果仁儿”更是两个人年轻时,在学院宿舍里喝酒时常吃的。那时候还是在宿舍里,偷着用那种学校禁用的、靠电炉丝加热的电炉子做的呢!
辛扬给郑齐贤和师父都倒上了茶,给自己也斟了一杯。说道:“郑叔叔,您喝茶。”
这回郑齐贤也没有推让,只是道了声“谢谢你”。虽然算是默认了“叔叔”的称谓,却也对辛扬十分礼貌,并不以子侄辈待之。
原来郑齐贤与梁晓笙同是天衡中医学院毕业的。梁晓笙比郑齐贤年长七岁,但却只大了五届。梁晓笙研究生毕业后,很早就成名了,又回中医学院任教,教了几年医药学。
梁晓笙在中医学院上大学时的针灸老师是全国着名的针灸专家石思敏。石思敏后来在中医学院又教郑齐贤。
石思敏很看重郑齐贤这个学生,就在梁晓笙回母校任教时,向他介绍了郑齐贤,嘱咐梁晓笙要多多关照。
郑齐贤就在这个时候成了梁晓笙的学生,自然称呼其“老师”。可是因为都曾师从石思敏教授,因为这层关系,梁晓笙便视郑齐贤为小师弟。两个相差七岁的年轻人又很投缘,很快便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这两个人都好喝两口儿,便常常在郑齐贤的宿舍里简单弄一两个菜,就着果仁儿,喝上一点儿。
那时候是八十年代初,梁晓笙的工资不高,又刚成家,兜儿里没几个钱。郑齐贤又是个穷学生,所以绝大多数时候就只有一包炒果仁儿,也就是炒花生米。天衡人没有管这个叫花生米的,只叫“果仁儿”。
两个人共同钻研,把果仁儿的做法学会了不少,炸果仁儿,煮五香果仁儿,老醋果仁儿……不一而足。其中郑齐贤最爱吃的就是梁晓笙做的琥珀果仁儿。
不过这个做起来最麻烦,造价也有点儿高。是买当时着名的起士林巧克力,在锅内放入两勺水烧开,加入巧克力熬至融化;然后将提前已炒熟的去皮果仁儿放入,慢慢翻炒;随着水的蒸发,巧克力汁液会变得越来越稠;直到最后全部裹在果仁上即可出锅,冷却后就成了。
这有些像是后来才出现的榛仁巧克力。在当时来说,这也算是蛮奢侈蛮高档的了。一般的做法是用白糖,而没有巧克力的。
今天梁晓笙这道琥珀果仁儿一端上来,郑齐贤心中固然是感慨万千,但是也确定了梁晓笙今天请他来,不仅仅是老友话别。一定也是有求于他。而所求之事,多半便与这个年轻人有关。
郑齐贤毕业不久后就开始走上了仕途,官场中摸爬滚打这几十年,自是目光如炬。当下猜想到梁晓笙今天特意请他前来,大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托孤”了。
梁老马上就要远渡重洋。辛扬既是他的开山大弟子,也是关门小徒弟,是他唯一的亲传弟子,衣钵传人,是铁定的金刚智派第三十五代传人。自己在临走之时,舍一把老脸,跟故人托付托付,尽量能把他扶上马,送一程。至于结果如何,那就要看这徒弟自己的造化了……
梁晓笙对郑齐贤除了有师恩外,还曾经为郑齐贤治了一个大病。
老话儿说,医人不医己。虽然郑齐贤是学中医针灸的,可是他在三十一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却是自己治愈不了的。
那是他在祁县水灾后爆发疫情时,带医疗队奔赴灾区救援,淋了大雨。
因为已经奋战了几天几夜,身体本来已经极度虚弱了,这一雨淋水泡,急寒攻心,便病倒了。人虽然很快救治过来了,但是不能行走,只能勉强站立。
当时梁晓笙正在同样是重灾区的邻县,带领医疗队施救。听闻郑齐贤的情况,知道这病要是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的话,可能就很难完全复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