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春花来到魏家一年左右时,有一个契机,让魏大成和盛春花的心靠得更近了……
那是盛春花在年底大搞卫生,正赶上那几天变天儿,天气寒冷,她在擦玻璃窗时受了风寒,得了重感冒,发热畏寒,浑身无力。
魏大成不但第一时间关注到了她得病,让她放下了家中一切家务活儿,而且为其把脉、针灸,开方、抓药,并亲自煎药、喂药……
盛春花从小到大都没有人如此关心、照顾她。就是当初和前夫一起生活时,她有一次得了重感冒,难受得卧床不起,丈夫也只是让她多休息,叮嘱了几句“多喝热水”而已。盛春花曾一度以为体贴温柔的男人就和童话中“英俊善良的王子”一样,是虚幻的,根本就不存在的。
可是魏大成的悉心照顾,对她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的态度,令盛春花深深感动,并改变了她对男人的认知——在这个世界上原来真的存在着“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的男人啊!
那个时候,“暖男”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如果有,那么魏大成就是盛春花心目中的暖男无疑了。
魏大成在中医领域里是佼佼者,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接触了不少达官贵人,见识自然不俗,又是医道高超,是个有智慧、有事业的好男人。如今盛春花又见识到了他如此温柔体贴的一面。自然是对其心生爱慕。
只是盛春花心理上有些自卑,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都不好,又离过婚,一点儿都配不上魏大成。所以也只是将爱慕之心深深埋藏。
而魏大成原本就觉得盛春花无论是从容貌气质上,还是从脾气秉性、待人接物上都很好。只是并不曾觉知到自己已经对她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而这次盛春花病倒了,魏大成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在不知不觉中,这个女人已经在自己心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是自己要比这个勤劳善良、清秀可人的年轻女人大了二十岁,那简直是就是差了一辈儿人啊!
这一年盛春花刚满二十八岁,正值女人生理上的巅峰时期,正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所说的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之时。
而魏大成已整整四十八岁,正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所说的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之时。
但是魏大成深谙医理,又善于保养。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是身体调养得很好,又没有什么抽烟、喝酒、喝浓咖啡等不良嗜好,因而身体素质、健康程度比绝大多数的同龄人都要好。
魏大成的容貌看上去也不像是这么大年纪的人。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更显年轻态。而且“医者近贵”,因为常年接触不少高官巨富、社会名流,因而气质谈吐也很优雅,颇具知性成功男士的人格魅力。
尽管如此,魏大成仍然觉得,虽然盛春花是偏僻山区走出来的离异妇女,但是自己这个整整大了她一辈人、拖带着两个女儿的鳏夫仍然配不上她。
两个人都是性格偏于含蓄的人,都将深情埋于心底。只是经过这一场病、一场照料之后,两个人的心距离更近了,也更默契了。
发之于情,止乎于礼。虽然两个人都没有说出心声,更没有过越雷池一步,但是这并无碍于爱情之苗的滋长。甚至是越压抑,越生长得旺盛。并且,爱情的表露并非仅仅局限于语言。
虽然有一位大作家在书中写过“语言何其重要!性关系也只有在纳入了语言的轨道才显示了人性”。
但是沉浸在爱情中的两个人,彼此自然流露出对于对方的爱慕之情,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肢体语言……特别是那眼睛里流露出的奇光异彩,不都是在大声呼喊着:“亲爱的,我爱你”吗?
日久天长,渐渐的,两个人也越来越清楚了彼此的心思。
于是魏大成想:我年纪虽然大了她很多,但是身体一向都好,这些年又是积蓄颇丰,我可以加倍疼爱她,将来就算我早早地走在了她头里,可是也能给她留下一笔钱,足够她安度余生的……
盛春花想:我虽然出身贫寒、是个小地方的外乡人,但是我可以帮助他照料家庭,魏大成经济条件很好,也就不需要我有一份正式工作什么的。我虽然不能生育,但是他已经有了两个女儿,这也许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终于,在魏大成的大女儿的生日宴上,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两位老人和魏大成、盛春花都喝了一些酒。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下,魏大成的母亲又旁敲侧击地暗示了几句……
凡事总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生日宴会是在家里办的,结束后,两位老人回去了,两个女孩儿也睡下了,魏大成却执意帮着盛春花在厨房洗涮收拾。
都收拾停当了,也很晚了。魏大成却在自己的房间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起身穿上衣服,敲响了盛春花的房门,问她是不是还没睡下,能不能到客厅里陪他再说说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