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逼何老大这个亲儿子先说话。
何老大好不容易送走了本家,回到家里见到妻子杨氏,气便不打一处来。恨恨地一巴掌挥了过去:“都是你的好侄女!”
杨氏挨了打,啜泣道:“我听她说得,也是在理的。何况,那个观、那个庙……”
“闭嘴闭嘴闭嘴!她要在理,你找她过去!”何老大愁事上头,暴跳如雷。何家与五行观有夙怨,原想借父亲病危之机,为难了五行观,一鼓作气,压垮五行观。谁知被反将一军。
杨氏自知理亏,不敢再顶嘴,却是越想越气。见何老大踱步想对策,悄悄退了出去,唤来一个婆子:“去朱家,就说我说的,问那个死丫头,她安的什么心?拿着自己亲姑娘、姑父当枪使,给她出气呢?!告诉她,我要有事,她也别想好过!”
婆子头也不敢抬,答应一声:“是。”一道烟跑去了朱家。
到得朱家,朱大娘子正焦急地等着消息,见了便问:“如何?程道士为难住了吗?能打上他们门上,要人手相帮吗?我这里有!”
婆子也不客气,将杨氏的话对朱大娘子直直说了出来。
末了,又加了自己的话:“别怪我老婆子多嘴,您这事儿做得欠妥当,死了儿子谁都难过,怪上人家道士,也是您自己个儿的事,怎么就撺掇起姑妈来了呢?如今倒好,将旁人架到火上去烤!”
朱大娘子一身素服,眼神抑郁,手中帕子几乎要绞烂了,却没有发脾气,只说:“知道了!”
婆子见好就收,不敢多留,收了朱大娘子咬牙切齿给的赏钱,跑回去复命。
回到何家,何老大已不见了踪影,只有杨氏在家。回报之后,杨氏低声道:“知道了。”婆子宽慰道:“安人别急,这事儿,会过去的。一个道士,能把咱家怎么样?就是外面的人,过一阵儿也都忘了。”
这话说得不错,杨氏心头略舒,喃喃地道:“不错不错,咱家虔心理佛,总会有好运的!”
主仆二人互相开解,果然等到了一条好消息——
何老员外本已经出气多、进气少,痰涌上来,话也讲不出口,晚间却从老员外的卧房传出一个消息。不出半个时辰,便传遍家下。
何老大年过五旬,老泪纵横:“阿爹说‘千错万错,错在我身,宁愿折寿,以换阖族兴旺。’”
兴冲冲回到家里,先拜见父母,再教训弟妹。父亲依旧万事不挑剔,母亲关心他身体,倒叫他少操心,张罗厨下给他做爱吃的,还催他休息。
程犀哪里坐得住?看一眼妹妹精神还不错,先唤过来二弟程珪、三弟程羽,要考较他们的功课。
每当这个时候,不服道一都不行,弟兄仨的功课,果然是从上往下排的。程珪的功课优于程羽多矣,背完书,答完题,问道:“怎样?明年能考中秀才吗?”
程犀嘴角一抽:“排个末尾,也是可以的。”
比起程犀的端正,程珪就清俊不少,闻言露出一个憋屈的表情:“真这么差?”
程犀道:“差?你明年十三,知道多少人三十岁还没中秀才吗?”
程珪一撇嘴:“那我明年不考了,先温书到后年。不信考不好!”
有志气,是好事情嘛!程犀赞同地道:“不错,考得排名在前些,才好进府学。再不济,也要进县学……你在干什么?!”
程羽一哆嗦,险些坐在地上:“干、干嘛吓人呀?!”
程犀揉揉额角:“正要说你!”
“我……我也背书了!”
“光背书,是不行的!”想一想幼弟的脾气,又怕说私塾不如府学,他上课时一个不忿,嚷出去,可就不好了。得让他学会保密才行,程犀心里又记了一笔。不过对二弟,还是可以讲的。
程犀对程珪道:“以后,你多看着他点儿。”
程珪毫无异议地道:“好!”
程羽不干了:“凭什么?!”
程珪瞥了他一眼,目光里满是鄙视:“我是你哥。”
程羽气咻咻地别过头去。
程犀道:“今天算你过关,玩去吧,二郎,我还有事要说与你。”
程羽乐了,对程珪扮个鬼脸,大声说:“你快听你哥的训吧!”
程珪所敬畏者,唯道一与程犀,也力图模仿他们。此时故作轻描淡写:“明天我会把大哥的教训,连你二哥我对你的教训,一块儿给你的。”
程羽跺脚跑了。
程犀道:“来,有要紧的话要告诉你……”低声将自己旬日所悟,告诉程珪。程珪听了,频频点头:“不错不错,是这个意思。”他这装大人的样子,将程犀逗乐了:“饭该好了,去阿娘那儿用饭吧。饭后我得看看幺妹。”
“唔唔,我们天天上学,她倒在家里啦,比以前见得少多了,娘还不让我们引逗她出去玩,说怕玩野了,长大不好收心。怪可怜的。”
弟兄俩到得上房,只见赵氏盘膝坐在矮榻上,左边坐着程素素,右边是程羽伏在她的膝上。
程珪见便道:“跟娘撒娇!是不是还要告状?”个小不要脸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