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章高兴地说:“那就大谢谢罗总了,跟你合作一直都很愉快?”
他下午放学后,老妈在五金店等他。
他让潘广春和潘云田两人开三轮车,送了洗衣机、冰箱、电视机回去。
吃过晚饭后,他开车送老妈回家。
他对母亲说:“新家的话就全部换新的家具,新的电器,老宅那边旧的家具就不用搬。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邹秀花觉得要好好跟儿子好好说说关于艰苦朴素的事。
就算是经济条件不错了,但也不能浪费。
但是潘大章说:“把老宅那边东西留着,以后租给别人或者干脆售卖都行。”
温小芹也支持大章的想法。
邹秀花却在叹息着说:“留在老屋那边也好,等我和你爸老了,讨你们嫌弃了,去住老屋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经历了前世的潘大章此时听了老妈的话,也是不禁感慨万千。
前世由于母亲的纵容和娇惯,弟弟潘小章像野地里疯长的野草,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潘大章去了矿山上班,潘小章小学没毕业就走入了社会。
开始在家里闲逛了几年。
到了十七八岁时,也学别人样去外面打工。
向父母要路费,生活费,信誓旦旦说:“出外打工赚了钱一定会每月寄钱给父母用。”
老妈每次都给他几百上千块钱。
他每次都是把身上钱花完了,也就回到家了。
在家里待上一段时间,老妈又嫌弃他不做事,又要向父母讨钱花,于是又会赶他去外面找事做。
每年几乎都要跑四五次去广东,可是到头来,垫出去的路费都是几千元,到头来不见他睁一分钱回家。
他19岁那年,父母追潘大章成家,潘大章当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于是父母就张罗给潘小章结婚。
几万块礼金是父母到处去借,帮他借回来,而且后来也是从老爸每月的退休工资里去还的。
连潘大章在矿山上下井干了七八年积攒的几千块钱,看父母借钱不易,也主动拿回来给弟办婚事。
谁知倾全家之财力娶回家的弟媳,禀性跟潘小章一模一样,原以为给他娶媳妇,会让他走上正轨的愿望彻底打了水漂。
家里面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闹,经常搞得鸡犬不宁。
多年以后,潘大章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小县城,开店做起了生意,改善了生活。
父母年迈在家,看潘小章夫妇做得实在过分,就把父母接到了身边照顾。
老爸生病去世后,老妈多次想回老家养老,都被潘小章两夫妇赶出家门。
父母一直以为把矿山上那个铁饭碗给了大儿子,所以他一切的事情都要自己承担。
而小儿子在家务农,才是他们负责任的。
谁知道倾全力养大的小儿子,到头来竟然不让他们回老家。
只好老泪纵横,无言以对。
此时听老妈这样说,潘大章肯定地说:“我绝对不会让你们老了,还无所依靠的,那样的话,我赚多少钱都没有意义。”
温小芹也叫她不要胡思乱想。
潘大章有绝对的把握这一世绝对不会走前世的老路,父母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父母可以不用背井离乡跟他在异乡生活。
甚至他自己也可以随时在故乡安居乐业
弟弟会比前世更有出息。
就算潘小章还是跟前世一样对父母忤逆,他一样有能力把他修理得服服帖帖。
回到家看见郭建设已经带工人撤到了古樟村。
庭院内水泥地面已经硬化。
潘广春两人已经把几样电器拉回来,帮助搬进了家里。
望着装修得整洁光亮的家,瓷砖地面,墙壁刮了白色石灰腻子。
卫生间一整套卫浴,还安装冲水马桶。
一楼厨房电器设备齐全。
煤炉灶和柴火灶都有。
此时还没有液化灶,想请人去砌个沼气池,安装上一套沼气灶,又怕到时候肥料不够,沼气供应不上。
再加上俞督县砌沼气池的用户并不是很多,只好打消了主意。
潘大章给老妈说:“以后煮饭的话就用电饭煲,炒菜可以卖木柴去烧。或者烧蜂窝煤,炒菜和烧水都行。”
现在他家是少有几户订了蜂窝煤人家之一,有少部分的人家,叫拖拉机拉一车散装煤回来,自己挑来黄泥,拌煤制成煤坏,每天掰成碎块去烧。
比用蜂窝煤灶烧麻烦多了。
老妈还在念叨:“明天我要去甫钱墟上买点柴火回来,不然请客办酒席会不够烧。”
温小芹对他说:“叫大章明后天利用中午放学时间,或者晚上,开车去我家拉柴,拉多少都行。”
外面院门口就传来了几声叫唤。
几人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是温小刚跟另外一个年轻人,用大板车推了一车干燥的木柴。
“小刚哥,这么有心,知道我家办酒席柴火不够,就帮我拉柴火过来了。”
你这真的是雪中送炭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