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旁正在判卷的老师,不由地就开始紧张了起来。
因为,判卷这种事情,并不会百分之百的正确的,几乎一定会犯错的。
既然是这样的话,犯错了之后,无非也就是被发现还是没有被发现的问题,以及是被谁发现的问题。
就像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在非数字化有人工智能帮助进行校对的时代,万字的错误率,也是降低到两个之后,就几乎没有办法降低了。
甚至,哪怕安排再多的人对于一份文字进行校对,能够降低的限度也很有限。
这是一位人类的大脑机制就是这样。
人们会看到“熟悉”的东西,就自动的忽略掉。
是物理意义上的忽略掉。
忽略掉了,觉得没问题,但实际上就是错了。
因此,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小学生发现教材上的错误并且指正”的新闻也是如此。
因为,相较于有着相似文化教育BJ,有着共同“盲区”的成年人来说。
小孩子的眼中没有那么多的定式,因此他们才能够发现更多的错误。
老师这边提心吊胆,但是那边县教育局的人却看的很起劲儿。
他们作为陈年的老教育人了,虽然不再一线教书,但是或多或少也是知道初一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的成绩应该是什么样子。
说实话,初一的时候,孩子们的成绩会分为两个极端。
像是英语,由于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迅速的把小学学过的过一遍,所以考试内容也和小学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更简单,因此学生们的成绩,大概率会比较高。
但是,数学和语文,教学模式和考核的重点,就和小学的时候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些哪怕本来还算是成绩不错的孩子,如果适应不了这种变化的话,成绩也会逐渐走低。
然后,再加上往年的成绩都可以作为参考,按照常理来说,今年的十中也不会偏离太多。
但是,今年明显就要比过往的成绩要好。
虽然说单拿出来一张卷子好像不算什么,但是放在一起看,就很有意思了。
他们在研究这些卷子的时候,判卷老师终于判到了陈锐的卷子。
她之所以知道是陈锐的卷子,并不是因为卷子上写了陈锐的名字。
而是因为陈锐的卷子和其它所有的考卷都不同,看起来就很舒服,判起来也很舒服。
就仿佛陈锐这个小孩知道判卷的老师想要看什么,知道判卷老师怎么看起来舒服。
因此,在卷子总体上很简洁的同时,却不会疏漏了任何一个考察的知识点。
与此同时,还不会为了尽可能的覆盖到更多的可能知识点,而添加一些干扰信息。
在判卷老师看来,这样的一份卷子,仿佛就是一件艺术品。
哪怕是大多数老师,都答不出来这样的卷子。
当然了,这个大部分,大概率指的只是县城罢了。
教育资源在没有明显的干预状况下,明显就是越发达的城市越好。
他们这些老师也不知道外面是个啥状况,除了县城之外的教学质量,他们其实只能够靠“想象”来揣测了。
这就像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卷子,都会以“皇岗”、“海鼎”之类的地区来命名了。
就是因为大多数人觉得那些地方的教学出名,教育质量就一定好,卷子也一定是好卷子。
这个老师虽然前一刻还战战兢兢,但是判到陈锐的卷子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舒爽的表情。
她一脸意犹未尽的判完陈锐的卷子,她自己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教育局的人已经发现了这是陈锐的卷子。
“把刚判完的这个卷子给我们看看。”教育局的人发声道。
那个判卷的老师,虽然想说这沓卷子没有判完,因为一个考场一个考场的名头都是糊住的。
虽然说也不至于像是高考时候那么严格,但是整个流程却还是好好的在走。
判卷的老师将只判了一半的卷子册递了过去。
那些人就围着看了起来。
判卷的红笔写的是满分一百分,他们也都对照着标准答案看了一遍,也是满分没有问题。
看到了这个结果,他们松了一口气。
这基本上就代表着陈锐这个天才和神童,并没有因为升入初中而就此陨落。
他们这个时候才想起来,相比于小学升初中,陈锐从一年级跳到六年级的这个才做,仿佛跨度才更大,才更需要担心。
可是,人们有时候就会这样,不会担心那些实际上跨度更大的问题。反倒会因为以为人类人工分出来的条条框框,而觉得一个条框之内,无论变化再大都不大,不再一个条框内,无论再小也不小。
这些教育局的人,都发现了自己的误区。
虽然说发现了一科陈锐的试卷,但是还有两科没有发现呢。
于是,教育局的人继续在这里当监工,而老师们判起卷子来也丝毫不懈怠。
事实上,最快找到陈锐的卷子的方法,就是先不要判,而是先翻一遍,找到陈锐的卷子直接判出来就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