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测量一下它的位置吧。”
在施奕文忙活着用那台并不算精密的六分仪和钟表测量经纬度的时候,李子昆一行人,终于靠到了栈桥上,桥上穿着棉甲的官兵挥枪盯着他们,领头的官佐大声喝道。
“你们是什么人?从那里来的?”
寒冬腊月的时候,正刮着西北风,这时候能到这里的船商会是什么人?
“回军爷话。”
李子昆一开口就是带着福建口音的官话。
“我们也是大明人,是从福建过来的海商,我们的船上带的有米。”
他的那嘴福建官话,听得这些辽东人无不是一头雾水,这时一个武将模样的人从兵丁后面走出来,边走边问道。
“你们船上有米!是来卖米的吗?”
年青的武将说着一嘴的闽南话,虽然不太标准,可李子昆还是听懂了。
“哎呀,将军会说福建话?这就好了,我们东家听说辽东缺粮,特意来这卖米的……”
第106章饥民遍地(二)
有商人运粮来了!
等毛文龙得到这个消息时,整个皮岛上下都已经传遍了,对于饥肠辘辘的人们来说,那些粮食就是救命的粮食啊。
当然,他们不一定有钱买,但毛大将军的粮食多了,总能多施两天的粥吧。
当然,也有不少人赶到了码头,他们寻思着,这搬粮食的时候,保不齐能漏下来一点呢?还能拾上几粒粮食呢。
码头附近挤满了人!
而船上的人都傻了眼,看着岸上围着的人时,施奕文睁大了眼睛,这些人那里是人啊,分明就是……
就是一群瘦骨嶙峋的行尸走肉,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站着,不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在动,施奕文甚至以为岸上的是一群尸体。
“我的老天爷啊,他,他们得饿了多长时间啊……”
别说是施奕文了,就连奉命在福建招募饥民的郭怀一也吓了一跳,他见过饥民,也见过饿死的饥民,但是像这样惊悸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谁又能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呢?
他们那里是人,分明就是一群风一吹就倒的行尸走肉。
“公子爷,这,这些人,也,也太可怜了!”
莫那等人也忘记了刺骨的寒风,看着岸上难民,即便是再铁石心肠的人,这时候也有些于心不忍。
这些人就是逃到毛文龙这的辽东难民吗?
看着宛如行尸般的难民,施奕文脑海中浮现出曾在史书上看到那句话——“毛兵饥死,僵尸相枕”。
这些人能撑过今年这个冬天吗?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今天就会饿死、冻死在这里,到那时,史书上的“毛兵饥死,僵尸相枕”势必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你忍心面对这一切吗?
突然施奕文说道。
“郭管船,让人把船上的粮食都搬下来!”
“什么?”
郭怀一疑惑道。
“把咱们带来粮食,都分给他们!”
什么!
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施奕文,他是怎么了?大伙来这不是挣银子的吗?
“公子爷,这,这,咱们回去了怎么和大伙交待……”
面对李子昆反问,施奕文摇头道,
“交待?要是为了点银子,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在这,我等又如何向良心交待?好了,按我的吩咐办,回去后,我自然会给大伙一个交待的!”
尽管他的话声不大,可还是传到了栈桥上官兵们的耳中,他们无不是惊讶的看着这位公子,而毛承文更是掀开棉甲下摆跪拜道。
“公子爷高义,小的代东江军民谢公子爷活命之恩。”
其它的兵士无不是纷纷下跪拜谢,很快消息就传到了周围,那些宛如行尸的百姓在惊喜之余,纷纷下跪拜谢。
一时间,码头上尽是一片泣声还有就是活命的欢喜声。
没有人反对,即便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无法眼睁睁的看着眼前这十几万难民饿死在这。
银子,将来还能再挣!
一包包粮食被搬了下来,有些米粒从稻草包漏出来时,搬粮的兵士、壮丁,都愣住了。
这,这可都是白花花大白米啊!
别说是寻常的百姓惊呆了,就连毛文龙也惊呆了,在得知有商人逆风送粮来皮岛贸易时,他就匆匆赶到了码头,还不等他到码头,就听说卖粮的商人居然把米全都捐了出来。
待见到运粮的商人,还不等他出言道谢,船上运来的粮食之好,又让他震惊不已,看着手中的米粒,作为浙江人的毛文龙,又岂不知道手中握着的是最上等的大米。
再看着面前的年青人,良久不语的他突然前掀衣摆跪头便拜道。
“大将军这是为何……”
施奕文连忙上前想要扶起他,毛文龙却硬生生跪道。
“施公子莫要拦我,我这是代东江军民谢施公子活命之恩!”
被毛文龙的亲兵拦着,硬受了他三个响头的施奕文,心情却显得有些沉重,终了还是长叹道。
“活命?这两万多石粮食,又能活多少人的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