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窝阔台赞赏地点点头,站起身来,上前扶起了耶律楚材。
“耶律先生,依你看,我军目前该做什么?”
回到帐篷中,二人分开坐下,窝阔台终于不再隐瞒,目光斜瞥了一眼大帐门口。
“窝阔台大汗,如今我成吉思皇帝病逝的消息已经传出,唐兀惕人不会投降,军心涣散,再加上宋军在旁虎视眈眈,天气太热,还是应该早点退兵,免得将士死伤太多。”
耶律楚材心知肚明,朗声说道。
“耶律先生,可是军中将领,似乎都不太愿意退兵。”
窝阔台继续问道,眼神却一直瞥向帐篷一侧。
“大汗,其实也不见得。主要是托雷监国,他想完成我成吉思皇帝的遗愿,父子情深,大汗不必忧心。”
窝阔台点点头,假装叹息了一声。
“我这个胞弟,有时候倔强得如同贺兰山的野驴,不过他心地善良,以后还有很多大事要仰仗他……哎……”
“大汗,托雷监国虽然刚猛,对我大蒙古国却是忠心耿耿。大汗多心了。”
耶律楚材朗声问道,始终目不斜视。
“耶律先生,接下来怎么办?”
窝阔台终于收回目光,轻声说道。
帐篷外的人,似乎也已经悄悄离去。
“大汗,如今有两件事至关重要,一是和宋人言和,谨防其抄我后路。另外一件事就是速速回到草原,巩固大蒙古国皇帝的汗位。”
耶律楚材看着窝阔台,郑重其事说道。
窝阔台点点头,眉头紧皱。
成吉思汗病死的消息传出,宋军虎视眈眈,蒙古大军便没有了继续坚守的必要。
“耶律先生,你说的没错。我大蒙古国对付的是唐兀惕人和金人,没有必要和宋人为敌。不如暂且和宋人结盟,对将来灭金也有益处。”
窝阔台的话,让耶律楚材连连点头。
比起一味嗜杀好战的托雷,窝阔台的确足智多谋,目光长远。
难怪成吉思汗选中了三字窝阔台,而不是最爱的四子托雷继承汗位。看来,还是父亲了解儿子。
“大汗是想趁机造出火器,又为将来“借道伐金”未雨绸缪。大汗真是神机妙算啊!”
耶律楚材趁机恭维起了窝阔台。
“说这个还为时过早。”
窝阔台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
“先生,你说忽里勒台,那些部落的贵族,他们会选我吗?”
这一刻,他终于吐露了心声。
成吉思汗临死前,遗命窝阔台为继承人。但由于蒙古的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仍起作用,窝阔台不能因其父的遗命继位,而要等库里勒台议事的最后决定。
而在蒙古大汗王位空缺的两年内,则是拖雷监摄国政。
“大汗,察合台才智过人、富于学识,又掌管札撒和法律。汗位空置期间,你一定要和察合台处好关系。有大汗的遗命,我愿意去游说察合台,让他支持你。”
耶律楚材轻声说道,给窝阔台打气。
“可是,蒙古军中的大部分勇士,都在托雷手里。这…….”
窝阔台低声自语,耶律楚材额头冒汗,一时语塞。
这些争权夺利的密事,他可不敢胡言乱语。
“大汗,托雷那里,我也会去劝说。相信他一定会支持大汗的。”
片刻,耶律楚材硬着头皮说了出来。
托雷虽然手掌兵权,但脸皮薄,只要窝合台支持窝阔台,托雷独木难支,应该不难说服。倒是窝合台精明强干,得费些心思。
“那就有劳耶律先生了。”
窝阔台赞赏地说道,转移了话题。
“我打算派李邦瑞出使宋人,你觉得怎样?”
有些话只说一遍,多说无益。
“这……”
耶律楚材沉吟了一下,看了一眼地上的火器,立刻有了打算。
“大汗,我想和李邦瑞一起出使宋人,看一下这个宋皇是什么样子,也好为将来南下用兵做些准备。”
“先生是我的左膀右臂,这也太冒险了吧?不行、不行!”
窝阔台连连摇头,否定了耶律楚材的建议。
一番话说下来,他现在还真离不开耶律楚材。
“大汗放心就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宋人乃是礼仪之邦,不会对我怎样。”
耶律楚材笑着劝道,云淡风轻。
“耶律先生,你说,宋皇会答应借道吗?”
窝阔台摸着胡子,眉头一皱。
成吉思汗留下的遗命,他还得遵从。
“大汗,宋人最重面子,我军撤兵前去议和,宋皇肯定不会拒绝。至于能不能借道伐金,那就要看宋皇的本意了。”
耶律楚材的直觉,宋皇赵竑,似乎不是个善茬。宋军或许不会借道。
“依我看,恐怕不太容易。”
果然,窝阔台扬了扬手里的鞑靼策,微微摇头。
“能写出《鞑靼策》,这个赵竑不太好对付。”
大宋皇帝不会闲着没事写什么《鞑靼策》,显然对大蒙古国存有戒心。再加上大宋边军火器凶猛,或许是大蒙古国将来心腹大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