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却不管,径直走向售票区,也没排队,而是直接上前问道:“同志,我问一下,最近的《遗愿清单》有没有票。”
售票员态度不错,直接回复:“有的,先生想买的话请排队。”
林父又问:“我是退伍军人,有没有优惠?”
林晓慧听了就有些尴尬,父亲这脾气真的是有些难顶:“爸,咱们排队吧”
结果那售票员直接问道:“先生退伍证带了吗?”
“当然。”
“退伍军人半价优惠,先生我给您留着位置,但只能是一个,剩下还需要您排队购买。”
“好,走,排队去!”
林父毫不拖泥带水,带着一大家子走到队伍末尾,看得周围的小年轻眼睛大亮,心道这老军人就是不一样,退伍之前估计官不小。
林晓慧等人则是继续无奈,父亲就是这样,干脆爽利,只可惜这种性子在家里人看来,相处久了实际上也蛮受罪。
接着排队,林晓慧祈祷着一会儿没票了,让父亲不得不换成别的电影,毕竟父亲总不可能自己一个人看吧。
结果那售票员似乎铁了心了要照顾退伍军人,还真就刚刚好给留了4张连座票,而且还是在第五排,位置很好。
“哈哈,走,进场!”
林父很开心,心道京城就是不一样,对退伍军人就是比老家县城要更重视,连电影院都能半价!
开心的林父带着无奈非常的林晓慧等人进入影厅。
接着林父又是一顿感慨:
这座位、这装修、这大屏幕。
国家果然强盛啦!
好好好!
林晓慧和她的妈妈则是在心里不断祈祷,晦气消散晦气消散
没一会儿,影院坐满了人,随着灯光暗下,电影开场。
林父似乎是在回忆过往,也似乎源自曾经的半个电影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安静了下来,正襟危坐。
林晓慧则是时刻注意林父。
医生说了,病人现在不知情,表现出来的也许会和常人无异,但时刻都会有突发状况,得注意点,所以对于电影,她没空关心。
只是随着电影开始,她的注意力也便慢慢地被钉死在了大银幕上.
在各种片头后,影片开始,是一片白茫茫的喜马拉雅雪山。
伴随着航空镜头下的雪山的,是林雪健的旁白:
“刘华逝世于5月,那是一个星期天,晴空万里。”
李雪健的声线很特别,做了手术后的他,比“宋江”时期虚弱沙哑了许多,但包涵感情和知识沉淀的台词功底,一下子把人的耳朵给抓住了。
“要理解人生的价值很难,有人说这是由他为这个世界所做的贡献来衡量的,也有人认为这是由他的信仰所决定,也有人觉得是人情真情,也就是爱,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至于我怎么认为?”
“我比较信奉老祖宗的话,那就是有没有得到好死来衡量。”
“这是我的理解,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无论用何种标准衡量,刘华在他余生中所成就的要比绝大多数人一生的成就都要多。”
“当他逝去时,虽然他的眼睛永远闭上了,但他永远活在所爱之人的心中。”
“刘华,是得了好死的。”
开篇第一段话,饱含哲理。
配合着不断航拍行进的雪山镜头,伴随着里头圣洁的风景变化。
影院里所有人的心都静了下来。
林晓慧也开始逐渐正视起这部电影来。
在这之前,她几乎没有了解过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也没有时间和心情了解。
但现在,在这种被强制按在座位上的时候,她忽然发现,这部电影似乎不简单。
影片中登山的人也即将来到顶峰。
画面渐变,故事正式开始。
画面一转,是一家修车厂。
电视里非常“61”王小丫友情客串,问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李雪健饰演的李建,嘴里叼着烟,一只手拿着修车工具,深情有限,满脸自信地对着电视自问自答。
脱口而出的标准答案,让车子下的徒弟赞叹不已:“师傅你记性太好了吧!”
李建一脸淡定,这都是正常操作。
徒弟不服气,又问:“谁发明了收音机?”
李建犯了难,但不是记不起来,而是给出了好几个版本。
有公认的,也有“野史记载”,总之答案比标准答案还要全面,彻底让小徒弟服气了。
简简单单第一幕,大家便知晓了这是一个学识渊博记忆力强,还有些幽默的修车工。
这样的修车工的确很有意思,有种高手在民间又低调地很的既视感。
只是这高手的运气不太好。
接着有人喊李建来电话了。
李建依旧衣服悠闲模样,接听。
结果听到电话里转述医生的检查结果后,李建愣住,镜头给了他手里的香烟特写,香烟掉落,下一镜头,李建落寞地走向厂外。
这一幕,电影里没有说电话里说了什么,但从李雪健接电话时候说的话以及表情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