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瘾之后,才发现不止她自己,旁边这些刚下车的旅客都这样,谁不是先来羊肉汤店逗一碗浓汤喝个过瘾?
唐粟吃饱喝足之后,也没忘了唐麦,直接去没人的地方拎了个锅出来。
“老板,直接怼满,得多少钱?”
“汤不值啥,你就是喝完我也能续,你就说你要几块钱的肉吧,这汤我给你免费加。”
唐粟想了下,直接伸出五根手指:“那就给我来五块钱的,送饼丝哦!”
“诶唷,您就放心吧,来,给这闺女装十斤饼丝。”
唐粟在旁边站着,看着老板直接给她盛了十碗汤的汤量和肉量,算下来可不就是五块钱十斤饼丝。
嗯,她只要不吃亏就行。
饼丝用油纸包了五包,直接给她摞到锅上,等没人注意她了,随手就将汤锅合并转移到了空间。
空间的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活动范围,不会越界,就跟格子铺似的,所以她也不担心孩子们还没记起来,就被动物糟蹋。
羊油辣椒她也用油纸装了一大把。
等唐麦闻着味儿起来的时候,唐粟已经跑到火车站坐上了返往Y县的汽车。
车程两个小时,车费五毛,唐粟找到最后面的位置坐下来,胳膊互相插入袖口,就这样耸着肩膀歪到一边开始眯眼。
十几分钟以后,汽车从汽车站发车,不知是不是今天太冷,雾大的缘故,车上没几个人。
她还开了个窗户缝,要不然指定被颠簸的将好好的早饭吐出来。
人少的好处就是空气对流的比较快,不会让她觉得难受。
始发站人少,出了汽车站那就是招手即停,走的国道,这路也是时好时坏,庆幸的是车上的人上来下去的,一直都在位置上挪动,过道并没有站人。
就这么过了两个多小时到达Y县县城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九点钟,她也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
到了县城,唐粟找地方进入空间,唐麦已经领着孩子们吃过饭,正在草地上玩儿。
“我刚才去百货商店看了看,凡是供香用的纸钱香案什么的,都没有卖的,我估摸着打击封建迷信的规定还在,咱们就带些糕点,找到咱爷的坟,磕个头,顺带去村长家拜访下,问问咱大伯他们这些年有没有回来就行了。”
“原来的村长肯定都没了吧?”
“没了就没了,只要咱大伯的名字在,咱堂哥还是村子里的荣誉,那就还有咱唐家的名号。”
唐麦自是没什么话要说,于是两人即刻推出来三轮车,将上面铺的厚厚的,两个孩子也换上保暖的衣服,行李,糕点,茶叶烟酒水果等礼品也放上。
找了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出了空间后她骑三轮,唐麦骑自行车在后面跟着,保障两个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朝着记忆中的赵家村而去。
四五年唐国成立至今,到国庆节,就是整二十年。
她记得很清楚,她和妹妹是四八年的夏天离开了赵家村,至今已经十七年。
十七年前她二十一岁,今年整三十八岁。
唐麦比她小了整十岁,今年也二十八岁了。
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也不知道她们认识的人,还剩下多少。
这一路走过来,家乡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当年的小石桥已经拆掉,重新修建了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高架桥,虽然这个桥跟她看的那些视频里的桥比起来就是很农村的流水线桥,但至少惠及了当地的老百姓。
二十年前这里几乎很少有人骑车,就连牛车骡子车都很少,可是而今看过去,骑自行车的人多了很多,赶着牲畜车的都是一些年龄大的人,不管是什么车,大家的精神面貌已经不比二十年前的营养不.良样儿了。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衣服算不上昂贵,可至少面料颜色有了新花样,不再是统一的黑白灰蓝了。
女同志们穿着各种花色棉袄,未婚小姑娘还扎着各种头饰,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她都看到三四辆公交车从国道上呼啸而过了。
这不就是时代的进步吗?
回想刚下车看到的小县城,二十年前最高的楼也就三层,可是现在别说三层了,五六层的都有了。
城市也都修了水泥路,柏油路,马路两侧也开始种树进行绿化,时不时的还能看到个小公园,里面还有老人在健身。
下了连接县城与乡村的这个伊河桥后,麦田就越来越多,路也越来越不好走。
从乡里面一路走下去,发现以前的土坯房,逐渐被青砖瓦房替代,临街口还有商贩在叫卖着什么,看起来比昔年繁华了不少。
“姐,咱家乡变化挺大的呀,虽然只是个小县城,可一点也不比鲁省同规模的县城逊色。”
“可不是,听着这些熟悉的乡音,我就知道回来对了,这么多年没说,都快忘记怎么说了。饿不饿?镇子上还有卖肉盒和菜盒的,再吃一碗米线,点一笼小笼包,别提多美了!”
现在差不多已经十一点了,等回去也没个落脚的地方,可能他们家都找不到了,还不如吃饱再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