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办法?”
“两个计谋,一个是从业执照,另一个则是挂靠,我们皇室也多了一条收入路径。”
“标儿,你具体说说。”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和文官们的海贸名额一样,我们可以每隔五年在所有沿海省份拍卖海商的从业执照,价高者得!”
“每个省十张从业执照,不过南直隶或浙江的数量可以多点。”
“这笔钱进咱的内帑?”老朱闻言眼睛一亮,激动地说道。
显然这个抠门而节俭的皇帝,一听到银子就会激动不已。
朱标摇摇头,回道:“不拿这笔钱,全部入国库!”
“这是为何?”朱元璋不满道。
“这样官员们就不会和那些财大气粗的海商们勾结起来了,至少很难成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朱标解释道。
马皇后插话道:“这个办法虽不能保证完全杜绝这种情况,却是眼下最合适的。最好负责拍卖海贸从业执照的官员来自户部,还要由亲军都尉府的人来监督。”
说着说着,马皇后自己都笑起来了。
因为她也知道,户部的官员是最喜欢跟皇帝抱怨“家里没余粮”了。
朱标也笑了,让户部官员去拍卖,一定会想办法将“海贸从业执照”的价格抬高。
对于老朱的这个政策,户部那边也会感激不尽,深感皇恩浩荡。
“至于税率,儿臣觉得十税一是合适的,这钱就进了父皇的内帑。”
老朱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心满意足地点点头。
标儿口里的“海贸从业执照”可以一举两得,让国库和自己的内帑都有收益。
“那挂靠费呢,你又是怎么想的?”朱元璋又接着问道。
朱标嘿嘿一笑:“这些沿海省份的海商何其多,单单靠海贸从业执照根本是僧多粥少。没了执照,可以让他们的货物挂靠在我们皇室、勋贵、文官的名下,收取一定比列的挂靠费用。”
“我们就是躺着也能收钱了!”
老朱不解问道:“为何不能只挂靠在我们皇室名下,还要分给勋贵和文官。”
“理由和之前的一样,分化!有些人挂靠在皇室,有些人挂靠在勋贵,有些人挂靠在文官,等于将这些海商分化开了,同样勋贵和文官也会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减少抱团之势!”
很显然,这三棵树,皇室这一棵是最为粗壮的。
“挂靠的名额是否也有限制?”马皇后想得总是比老朱快一步。
“当然。”朱标拿起一张白纸写了起来,“父皇,咱要把规矩定下来,以后大家都按规矩来。比如皇室可以挂靠一百家,那勋贵只能挂靠五十家,而文官们只有二十家。”
“挂靠费设几成?”马皇后又问道。
“勋贵和文官,他们自己定,爱设多少就多少。我们皇室挂靠费就定两成,不用交税,依然进父皇的内帑。”
“勋贵和文官要交税,但可以给点优惠,比如十五税一,这钱进国库!”
马皇后想想后,又补充了一句:“我觉得还是应该再上一道锁,防止户部官员和勋贵、文官勾搭在一起。”
毕竟户部是负责管理国库的。
朱标眼睛,闪过光芒,顿时心中又来了一计:“母后所言甚是,万一户部官员本身就握有海贸名额,难免不会以权谋私,总不能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吧。”
马皇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微微一笑,眼里有欣赏之色闪过。
朱标又继续说道:“户部尚书和户部左右侍郎在任职期间,是无法去争取给予文官的海贸名额,但可以给一笔养廉银子,而这笔养廉银子就是从勋贵和文官的海贸税款上按比列发放!”
“好计谋,标儿真是好计谋,不愧是为父的智多星啊!”朱元璋听后,已经乐开怀了。
他脑子里已经模拟出了一副画面,那户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为了自己的养廉银子,瞪大着双眼检查着勋贵和文官们的税款,绝不会放过一针一线。
朱标的御官之术很简单,就是让他们卷起来,互相争夺有限的资源。
……
喜欢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