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十串羊肉,十串牛肉,多放辣椒!” 张真元大声喊道,眼睛紧紧盯着烤炉上的肉串,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烤肉串就端了上来,羊肉烤得外焦里嫩,表面撒着孜然和辣椒面,还冒着热气,香味扑鼻。张真元拿起一串就往嘴里塞,烫得直吸气,舌头伸出来半天,却吃得津津有味,根本停不下来:“这烤肉太香了,羊肉一点膻味都没有,孜然味也刚刚好,太好吃了!比我在家吃的烧烤好吃一百倍!” 李辰也拿起一串,慢慢品尝着,闭上眼睛感受着肉的香味:“确实不错,火候掌握得很好,外面焦脆,里面多汁,羊肉的鲜味完全锁在了里面,比城里的烤肉好吃多了。”
雨琪和白露则对一家卖灌汤包的店铺感兴趣,店里的灌汤包小巧玲珑,像一个个白色的小元宝,皮薄馅足,透过薄薄的面皮可以看到里面晃动的汤汁。“这灌汤包要先咬个小口,把汤汁吸出来,再吃包子,” 老周教她们吃法,眼神里满是慈爱,“小心烫嘴,里面的汤汁很烫,别着急。” 雨琪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吸了一口汤汁,鲜美的味道让她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太鲜了!这汤汁好好喝,肉馅也很嫩,一点都不腻,比我以前吃的汤包好吃多了。” 白露也点点头,细细品尝着,嘴角带着满足的笑容:“这包子的皮太薄了,像纸一样,居然还不破,手艺真厉害,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范成成则对一家卖油茶麻花的店铺感兴趣,老板是个老奶奶,围着蓝色的围裙,把油茶舀进碗里,放上麻花、花生、芝麻,用勺子搅拌均匀,香气四溢。“这油茶是用牛油和面粉小火慢炒出来的,再加上麻花,吃着又香又顶饱,” 老奶奶笑着介绍,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是我们西安人喜欢的早餐,冬天吃一碗,浑身都暖和。” 范成成尝了一口,油茶的香味和麻花的酥脆完美结合,口感丰富,让他赞不绝口:“这味道真独特,又香又暖,口感也很好,有颗粒感,冬天吃一定很舒服,回去我也要学着做。”
沙易对小吃兴趣不大,他更喜欢回民街的建筑和文化,手里拿着速写本,边走边画,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把街道上的招牌、建筑、行人都画了下来,线条流畅而生动。“这里的建筑很有特色,” 他一边画一边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你看这店铺的门窗,都有精美的雕刻,有花鸟,有山水,还有各种吉祥图案,还有这些招牌,字体各异,有楷书,有隶书,还有行书,很有艺术感。” 他画得专注,连张真元递过来的烤肉串都没注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郑楷和呵呵则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在人群中穿梭,叽叽喳喳的,看到什么好吃的都想尝尝,手里拿着烤肉串、糖葫芦、柿子饼,吃得不亦乐乎,脸上都沾上了油渍。“这糖葫芦真甜,” 呵呵咬了一口糖葫芦说,山楂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山楂一点都不酸,应该是用糖水泡过的,外面的糖衣也不粘牙,太好吃了。” 郑楷则拿着一个柿子饼,吃得满嘴流油,含糊不清地说:“这柿子饼外酥里软,甜而不腻,还有柿子的香味,比蛋糕还好吃,我要再买两个带回家。”
众人在回民街逛了很久,尝遍了各种美食,张真元的肚子已经圆滚滚的,像个小皮球,走路都有些费劲,却还在念叨着:“前面还有甑糕,我昨天就想吃了,今天一定要吃甑糕。” 李辰无奈地摇摇头,伸手扶了他一把:“你真是个吃货,再吃下去肚子都要爆炸了,小心晚上睡不着觉。” 但还是陪着他去买了甑糕,眼里满是宠溺。
甑糕摊位前排着长长的队,老板是个中年男人,掀开蒸笼的盖子,一股甜甜的香味立刻扑鼻而来,白色的糯米上铺满了红枣和红豆,像一块精美的糕点,还冒着热气。老板用铲子把甑糕铲进碗里,动作麻利,递给张真元:“尝尝,小伙子,热乎的,刚蒸出来的,红枣是陕北的狗头枣,特别甜。” 张真元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糯米软糯香甜,红枣的甜味渗透到每一粒糯米里,红豆沙细腻绵密,让他回味无穷,眯着眼睛说:“太好吃了!这甑糕比城墙上的还好吃,红枣更多,更甜,糯米也更软,简直是人间美味!”
夜幕降临,回民街的灯光更加璀璨,红色的灯笼照亮了整条街道,像一条火龙蜿蜒向前,各种店铺的霓虹灯闪烁着,与灯笼的光芒交相辉映,格外美丽。众人提着打包的小吃,恋恋不舍地离开回民街,往酒店走去,脚步都有些沉重,但心里却充满了满足。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少了,但美食的香味依然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回味无穷,仿佛还能听到烤肉的滋滋声和小贩的吆喝声。
回到酒店,众人都累坏了,瘫坐在沙发上不想动,但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还在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美食和见闻。张真元躺在沙发上,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像只吃饱的猫,满足地说:“今天真是太幸福了,吃了这么多好吃的,尤其是那个肉夹馍和烤肉,太美味了,我以后还要来西安吃,把没吃到的都补上。” 李辰也点点头,喝了一口水:“确实不错,这趟旅行不仅看了美景,还吃了美食,值了,回去都有吹牛的资本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