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韩松林说起了另外一个事情,那就是家里面水稻。
“屋里,谷子怎么样了?”
韩松青搭话道:“谷子的话,也就是这几天差不多就收得了!”
韩松林也记得,谷子收割的时间就在最近。
当然,韩松林并非单纯的说收谷子的事情,而是为了买打谷机。
脚踩打谷机,在7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80年代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开始普及。
上次回去的时候,韩松林就想着要买一台弄回去。而且,韩松林还专门去农机站看过,现在的确是有脚踩打谷机。
就是价格上面嘛,倒是不算太贵。
现下的农村家庭,咬咬牙的话,也是能负担起。
就看舍得这个钱否!
有着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反正经历过未来三十年物价的韩松林,再看现在的物价,基本上都感觉不太贵。
工业产品除外,现在的工业产品基本上都比较贵。
华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可这个体系还没有完成一个现代化的升级。
“那还得要回去打谷子哦!”
韩松材故意激道:“你现在,还在乎那点谷子哦!直接不要了嘛!”
“不要,那我在城里头,吃啥子呢?”韩松林撇了眼韩松材。
好吧,虽然现在韩松林他们是买米吃;这米也不是以后什么珍珠大米,或者东北大米。
全部都是当地种植的大米。
现在国内的话,粮食这块,还没有说实现一个大范围跨区域的一种调动。
一般都是,各地本区域消化。
“买米吃嘛!”
“买的米,有自己种的好吃说?开玩笑呢。”
今年将谷子给收割了,明年是否还种植水稻?
韩松林有些是不确定,大概率的不会。
那么,将土地拿来丢荒?
现在可是不行哦。
丢荒也是得要缴纳农业税的。
所以现在的土地,反而是丢荒得少。
韩松林记得,农村有一段时间里面,有不少土地都没人种。
特别是哪些距离远,在山坡上面的土地,基本上都给放弃掉了。
没法子,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真的没有那个力气去种。
韩松林离开还在装修的门市之后,也没有到处跑,而是去文具店买了一个本子和胶水,加上一支钢笔和墨水。
然后就在文具店是写上了两张招聘补习老师的招聘。
对补习老师的要求,韩松林真的没有要那么高,只要高中以上学历,能够教初中的课程就好。
按小时计费,一小时五块钱。
一小时五块钱的话,说实话,这价格相当的有吸引力了。
毕竟,现在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是三五百的样子。
至于说应聘地址,韩松林直接写上在市场上韩氏卤味。
韩松林在告示墙上面给贴上了一张,然后在高中门口也给贴了一张。
接下来的话,就等好了。
回到店里之后,柳玉烟她们还没有回来,就姜桂菊在看店。
见到韩松林回来,姜桂菊热情的招呼了一句:“老板回来啦!”
“嗯,回来了。”韩松林见有客人,也就是没有和姜桂菊多聊。
直接坐下,然后拿起笔是写了一个新的招聘。
这次倒不是说招补习老师,是招卤味店的员工。
今个回柳玉烟老家,柳玉烟那堂妹也见了;给韩松林的印象吧,有着些内向,怕生的感觉。
但是,这没有关系,多接触些人,自然就会开朗起来。
说白了,内向和怕生什么的,都是一种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只要接触的事情多了,将很多的事情给看明白了,那么自然就不会有这样子的情绪。
韩松林已经和柳玉烟堂妹柳小梅说过了,叫她明天的时候,就到城里面来上班。
至于说住的地方嘛,韩松林准备给租上一个房子。
以后不仅仅说柳小梅能够住,其他员工要不是城里的,那也是能够住下。
姜桂菊忙完,见韩松林又是贴了一张招聘在门口:“老板,还招人啊?”
“嗯,准备在招两个人!”
“老板,我有个亲戚的女娃子,刚刚初中毕业,要不要啊?”
“初中毕业?这还未成年的吧!”韩松林下意识的就是拒绝,他可不想要说要未成年员工。
“老板,我那侄女娃子,已经十七岁了!算是成年了!”
韩松林想了下子,姜桂菊平时的时候做事认认真真的,从来都没有有过错误。
既然她都这么推荐了,要是不要,也不太好!
而且,十七岁的确是成年。
八十年代的时候,不是搞顶班嘛,这十二岁的小孩都能够改年龄到十六岁进工厂顶父母的班!
当然,这顶班的话,肯定不能够安排到生产一线,只能去食堂帮忙洗菜什么的。
现在可也没有使用童工的说法。
“这样子,你先把人叫过来,我看下,要是合适的话,那就留下来!”
姜桂菊:“要得,谢谢老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