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事实上,国内观众并没有多少是真正喜欢田径这个项目的。
就连百米飞人大赛大家都看得兴致阑珊,更不用说400米了。
百分之九十九的现场观众都是冲着李衍来的。
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看李衍干掉外国佬。
然而400米短跑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看出优势的项目。
跟200米一样,因为弯道的存在,运动员们起跑的位置不尽相同。
外道运动员要比内道运动员的位置前移不少,不是专业人士在进入最后一个直道前根本分不出谁领先谁落后。
因为是在靠近内道的位置,李衍在通过弯道进入第一个直道时还处在比较落后的位置,这让国内的吃瓜群众心急如焚。
“我艹,李师傅怎么落后了。”
“这个不公平,前面的怎么起跑点在前面那么多?”
“不懂别乱说,400米有弯道的,外道的肯定要在前面起步。”
“那李师傅到底现在有没有优势?”
“肯定是有优势的。”
“怎么说?”
“我猜的。”
“……”
过了第一个弯道,下面就是第二个100米的直道。
不少亚洲运动员会选择在第二个100米的直道加速冲刺,而高水准的欧美顶级运动员会选择在原本的步伐频率下去扩大步幅。
增加步幅,保持步频,想要完成这样的技术动作并不难,如何合理分配后面的体力才是重点。
近年来很多亚洲运动员也照猫画虎模仿欧美选手的跑法,但是因为没有能力进行提前冲刺,结果对于成绩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
能参加钻石联赛的都是世界顶级运动员,大家平时经常交手可以说是知根知底。
唯一让他们感到陌生的就是李衍。
因此不少教练都把注意力放到了李衍的身上。
他们发现李衍进入第一个直道时,没有学习欧美运动员的技术扩大步幅,而开始加速。
这种亚洲跑法太落伍了,顶级运动员十几年前就不这么跑了。
“这个李衍果然是个门外汉。”法国队的教练约翰摇了摇头:“他这样的跑法太浪费体力了,后面就没力了。”
由于李衍选择在直道进行加速,从看台上可以看出李衍明显有向前追赶的趋势。
全场观众沸腾了。
“啊!啊!啊!李师傅开始追击了。”
“我也看出来了,真尼玛快啊。”
“中国速度,衍神是最强的。”
当然也有一些专业人士看出了端倪,直道加速这样的跑法可没法持久啊。
李衍在直道拿到了一定的优势,不过因为起跑位置的不同,所以看得并不明显。
只有跟他相邻跑道的运动员才感受到来自李衍的压力。
很快所有人都开始进入弯道。
除了李衍之外,其他选手都是一个跑法。
他们在直道保持步频,增大步幅。
等进入弯道后,他们就开始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了。
一些高手甚至从进入弯道就开始提速,这种跑法对于身体和弯道技术的要求很高。
前奥运冠军梅里特和本年度排名第一的格林纳达小将基拉尼·詹姆斯都是这样的跑法。
这一阶段起速和冲刺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最后的排位。
李衍从直道进入弯道,他的速度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看台上的“专家们”露出了本该如此的表情。
他们解释道:“李衍这个跑法就是纯业余的,前面直道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他的身体进入缺氧状态,速度就降了下来。
而其他顶级选手现在都开始加速,待会到直道的时候,差距会更加明显。”
支持李衍的观众们用看傻逼一样的眼神看着这些专家,虽然他们不懂田径,但是他们还不懂李衍吗?
李衍如果就这样的水准肯定不会参加比赛丢人的,这家伙只要露面绝对会让人大吃一惊。
“最后赢的肯定是李衍。”
“走着瞧!”
当然运动员们在弯道都挤作一团,看台上的观众很难分辨出场上的形势。
前200米对于这些顶级运动员们都是开胃菜,而这最后的200米才是决胜的时刻。
梅里特虽然赛前对李衍放了狠话,但他压根没有把李衍放在眼里。
基拉尼·詹姆斯才是他心中的劲敌。
两人的跑道也刚好相邻。
于是在进入弯道之后,两人一加速就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之见两人几乎同一时间并排着冲出弯道,他们并驾齐驱来到直道。
两人开始全力冲刺,最后的决战开始了。
央妈的演播室内。
杨建解说道:“进入弯道,李衍的节奏有些降了下来,看起来他第一次参加比赛节奏把握上还有不足。”
“也是,400米跟100米、200米这样短距离的项目区别很大,李衍的身体会因为缺氧感到非常难受。”
一旁的韩乔生老师搞不了这么专业的知识,他只能激情地喊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