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槐花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坚定。
第二天一早,周阳和囡囡陪着槐花去机场。胡同里的街坊们都来送行,站在路边挥手,直到汽车看不见了才散去。飞机起飞时,槐花趴在窗户上往下看,北京的轮廓越来越小,她忽然小声说:“周爷爷,我有点想院里的月季了。”
周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等咱们回来,月季肯定开得正艳。”
槐花在德国比赛的那几天,四合院像少了点什么,总觉得不热闹。三大爷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新闻里出现槐花的身影;傻柱烤饼干时,总会多烤一份,说“等槐花回来吃”;许大茂则天天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问槐花的情况。
比赛结果出来那天,许大茂第一个接到消息,他在院里蹦着高喊:“槐花拿了金奖!咱的‘小花’机器人拿了金奖!”
全院的人都跑了出来,三大爷激动得直抹眼泪:“我就知道这孩子行!没给咱院丢脸!”二大爷赶紧把他的玉鸟笼挂到最高处:“给咱的功臣唱首歌!”傻柱则转身就往厨房跑:“我得赶紧炖只鸡,等槐花回来庆功!”
周阳看着这热热闹闹的场面,忽然觉得眼睛有点湿润。他想起小时候,院里的孩子得了奖状,全院人都跟着高兴;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会给街坊们分点。这种人情味,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槐花回来那天,院里像过年一样热闹。许大茂特意租了辆花车去机场接她,车身上贴着“欢迎我们的小英雄回家”的标语。槐花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坐在花车上,笑成了一朵花。
街坊们站在路边,手里拿着鲜花和彩带,不停地喊着“槐花真棒”。三大爷举着他的老相机,跑前跑后地拍照,嘴里念叨着“这得好好保存,给后人看看”。
回到院里,傻柱早已摆好了庆功宴,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中间放着个机器人形状的蛋糕,是他和秦淮茹忙活了一晚上做的。“快尝尝,”傻柱给槐花夹了块红烧肉,“这是给咱小英雄的奖励。”
槐花举起奖杯,给每个人都看了看:“这个奖杯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没有周爷爷的支持,没有囡囡姐的帮忙,没有大家的鼓励,我肯定拿不到奖。”
周阳笑着说:“这孩子,还挺懂事。不过你也别谦虚,你的‘小花’机器人确实厉害,尤其是那个会开花的设计,连评委都夸有创意。”
汉斯特意从柏林赶来参加庆功宴,还给槐花带了个礼物——一个德国传统的布偶,穿着巴伐利亚民族服装。“槐花,你是最棒的,”他笑着说,“你的机器人让我明白,科技也可以很温柔。”
“谢谢汉斯叔叔,”槐花把布偶抱在怀里,“等我长大了,我要设计一个能帮全世界小朋友浇花的机器人。”
汉斯连连点头:“我等着那一天,到时候我一定第一个买。”
许大茂趁机拿出他的新样品——印着槐花和“小花”机器人的智能花盆。“各位,”他清了清嗓子,“这是我们的新款花盆,全球限量发售,今天买有优惠,就当庆祝槐花拿奖了。”
大家纷纷掏钱购买,三大爷一下子买了五个:“我要给我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送一个,让他们也沾沾槐花的喜气。”
庆功宴一直闹到深夜,院里的笑声此起彼伏。周阳看着槐花和汉斯用德语交流,看着傻柱和许大茂互相敬酒,看着三大爷和二大爷争论谁的功劳大,忽然觉得这四合院就像个小小的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性格的人,因为一个小小的机器人,走到了一起,其乐融融。
第二天,槐花的事迹登上了报纸,标题是“四合院走出的小发明家,用机器人征服国际赛场”。记者还特意拍了四合院的照片,院里的月季、向日葵、智能花盆,都上了报纸。
一时间,四合院成了名人,每天都有记者来采访,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想看看这个能培养出小发明家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
许大茂趁机扩大了他的门市部,还雇了两个人帮忙,生意越做越红火。他特意在门市部里设了个“槐花专区”,摆放着她的获奖证书和“小花”机器人的模型,吸引了不少顾客。
三大爷则把他的养花课开到了网上,每天在直播平台上教网友怎么用智能花盆养花,粉丝越来越多,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我这可不是为了出名,”他对周阳说,“我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也能把日子过成诗。”
傻柱的“机器人蛋糕”也火了,不少人慕名而来,想尝尝这个能吃出科技感的蛋糕。他索性在院里开了个小作坊,专门做各种造型的蛋糕,还雇了两个下岗工人帮忙,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二大爷则把他的鸟笼改装了一下,装上了智能喂食器和温度计,成了“高科技鸟笼”。他天天提着鸟笼去公园遛弯,引来不少鸟友的羡慕:“老易,你这鸟笼够洋气的,在哪买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