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铺的人来了,问什么时候走,我来找你”陶玉泉说道“这位先生的脸色青白是病了,要早些看医才是。”
“好不了了”周秀才咧嘴笑笑说“我早就发现不对,所以才想写休书,让你离开。”
“你身体不舒服怎么不早说”周娘子哭起来。
胡灵儿瞪着陶玉泉说“看把你能的,你去给他切脉。”
陶玉泉低下头小声说“师姐,望闻问切,我只从医书上学了这望,你可别告诉师父。”
“从医书上看了就会,那世人都能做大夫,拿不准的事你也敢往外说,看把人给吓的”胡灵儿埋怨他。
“面色青白,症状是乏力、胸闷还有睡不着觉,医书上是这么写的”陶玉泉说道。
胡灵儿站起来行了一礼问“周秀才听着我师弟说的症状可对。”
“是有些像”周秀才迟疑着说。
“等明天我去请师父来给你看看吧!”胡灵儿无奈的说。
“今天不能请么!”周娘子着急的问。
胡灵儿说“我今天要跟师弟去他家不得空,周秀才还是赶紧写牌坊名字吧!福双咱们走了。”
拉着陶玉泉离开周秀才家。
坐在马车上,陶玉泉问“师姐你还生气。”
“没有”胡灵儿说“等回去后,你跟师父说今天的事。”
到了小陶庄,胡灵儿先去陶玉泉家放下礼物,又领着粮铺伙计去卸粮食。
陶仲学夫妇下来扛米,胡灵儿看着到处乱飞的鸡说“你俩能看过来吗?”
“东家,俺们能看过来,俺跟老头子商量了一下,想把上面的那些荒地种上菜,您看怎样”陶仲学的浑家问。
胡灵儿点点头说“我也有这个打算,白菜、萝卜、土豆、胡葱都种一些。”
“嗳,那俺们明天就开始拾掇地”陶仲学说。
“师姐,吃饭了”陶玉泉领着陶玉树来喊她吃饭。
胡灵儿从荷包里拿出钱串子给陶仲学,然后跟着陶玉泉下山吃饭。
吃着饭跟陶明博说了自己当塾师和搬家的事,让他们以后去京都可以去书院找自己,也可以去家里找自己。
“我去宛平看过种的秋粮,长势不错,你田里的苗比我们的都要高些,可是因为套种”陶明博问。
胡灵儿想想说“不知道是不是,种之前我浸过种,发芽才快,等这季秋粮收了,咱们看过收成再说。”
吃过饭,胡灵儿跟陶玉泉提早回城,胡灵儿一直坐到东城。
陶玉泉回师父家,她去镇抚司衙门给陶明阳送鸡蛋跟李子。
先把给陶明阳的鸡蛋李子交给他的侍从,然后提着自己的那份去找师父。
“回来了”老王大夫的诊室里躺着六个人。
“师父,明天中午去徒儿家里吃饭可好”胡灵儿笑着说。
老王大夫问“说吧你又有什么事。”
胡灵儿简单的说了早上的事。
“你们这两个逆徒,真会给为师找事”老王大夫训斥道。
“师父,以后我不会再犯这种错,明天我给您做好吃的”胡灵儿提起篮子说“我先回去了。”
“走吧走吧,怎么收了你们一对讨债鬼做徒弟”老王大夫嫌弃的说。
回到家就见刘老太坐在自家门口,见她回来就说“胡先生回来了,周娘子来过几趟找你。”
“嗳,谢谢您老,这是山上的李子,您拿些给家里的小孩子吃”胡灵儿抓了十几个李子塞给刘老太。
“你先家去歇着,我去跟周娘子说你回来了”刘老太热心的说道。
胡灵儿笑着说“还得麻烦您。”
“不麻烦”刘老太说着兜着李子回家。
胡灵儿开门进去,把篮子放在厨房,拔上一桶水,泼在院子里。
“胡先生回来了”周娘子的声音在门边响起。
“周大娘,我师父明天中午来”胡灵儿也不跟她废话。
“嗳,多谢”周娘子道谢。
出去后,周娘子看着刘老太满脸关心的模样,想想还是低声说了早上发生的一幕。
“你怎么不去医馆请大夫来看”刘老太说“白耽搁了这么久。”
“我是觉得这做徒弟的,只看医书就能看出人得病,这师父还不知有多厉害,所以就想等等”周娘子说。
“这家大夫要是不能,就赶紧去医馆请大夫来看诊”刘老太嘱咐道。
“我知道轻重”周娘子轻声说。
“回吧!”刘老太与周娘子各自分开。
胡灵儿坐在桌子边又开始写起小说,照例写完三章睡觉。
早上起来先去买菜,鸡、鱼、牛肉、豆角、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挎着菜回来,先烧水杀鸡。
拔着鸡毛,听到外面吆喝卖柴火的声音。
扎煞着手探头看向东边,见吆喝的正是给她送柴的老汉,忙喊道“老伯我要买柴。”
“姑娘,还有一担柴”老汉擦着汗说“豆腐坊的那位娘子留下了六担柴,剩下一担柴让小老儿送到这孝廉胡同二十二户。”
“先留下用着,明天再送七担柴过来”胡灵儿说“你自己找个地方放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