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公司百分之二十五,沧浪公司百分之二十五,海天基金百分之二十,曲卓百分之十五,恒生银行百分之十,建行百分之五。
这是十二月十七号完成收购后,嘉华银行的最新的股权架构。
怎么多出来个恒生?
沈壁个死鬼佬出的主意。
曲卓担心“外人”入股,会引起内陆方面的警惕嘛。沈壁就想出了个“好主意”,让恒生银行参股嘉华。
虽然世人皆知汇丰控股恒生,但恒生一直保持独立运营,理论上依旧可以被称作华资银行。再将接入汇丰的SWIFT系统,作为接受汇丰参股的绑定条件。
不止于此。
鉴于嘉华银行的优良前景,恒生银行高溢价参股,以三千五百万港币购入百分之十的股份,且承诺遵守银行业规范,不介入嘉华银行的管理与决策。
另外,允许嘉华银行以百分之二十的折价,1.2亿港币,分三期支付,购入恒生银行百分之五的股份,首期在80年五月前交割。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论从何种角度看,内陆都完全没有任何拒绝的道理。
其中最高兴的,不!应该说最亢奋的,要数建行。
正常情况下要到86年,建行在三个对外工业区的分行获批了外汇存贷业务资格。
就眼下而言,外汇业务是中行的专属,对建行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谁也没想到,就因为跟沧浪达成合作,参与进了蛇口工业区的建设,南头分行就得了如此之大的红利。
更自豪的是,中行港岛分行都三十多年了,也没说参股外面的银行。这个头筹,被建行抢到了!
通过沧浪变相持有的不算。
直接持有的虽然只有百分之五,虽然要为这百分之五付出一千五百万港币,但这是从无到有,创造了历史。
更何况参股的银行,还借助汇丰的体系,拥有了中行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效的国际转账能力。
一千五百万港币从哪弄?
别忘了曲卓搞一家银行,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什么。
那些零钱找整钱的“思乡血汗钱”,会汇入嘉华银行待用。由建行支付软妹币,通过第三方间接的送到“收款人”手中。
嘉华专用户头里的港币,理论上归属于建行在统筹下调用,可以用来支付购入股份的钱。
别看银行股东众多,实际上完全是某人说的算。随便设个五七八年的交割期,慢慢给嘛……
沈壁也很高兴。
以港币结算的“东西”,多点少点无所谓,不过是数字罢了。
通过恒生银行这一“马甲”,成功在内陆一直以来都严防死守的金融体系上撕开一道小口子,再多花几个三千五百万都是值得的。
毕竟甭管这资还是那资,嘉华银行都开在港岛这片土地上,在汇丰阴影的笼罩之下。
而且,就现在来看,曲某人是志同道合的,与汇丰有着相同的意愿。
这也是为什么汇丰允许嘉华持股恒生的根本原因。
按照原计划,汇丰准备在79到80两年,将对恒生的持股从百分之五十一,提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同时完成对老美海洋大陆银行的控股。
但因为金库失窃这一突发事件,两项计划都搁浅了。更令沈壁心惊的是,发现了老美资本对汇丰的秘密渗透。
别看只有百分之三,但汇丰的股权架构里,本身就有不少老美的金融机构的投资性持股。汇丰的股权,又是极为分散的。
再让他们继续秘密吃进,指不定哪天几家就忽然间联合宣布,共同完成了对汇丰的控股,把他赶下台了。
即便现在因为曲卓提供的情报,汇丰能够在期货市场狠狠的大捞一笔。不但能补足金库失窃的损失,还大有剩余。但沈壁的注意力,已经全部放到瓦解老美资本的入侵上了。
等期货市场的钱回来后,他的所有操作都会围绕着稳固汇丰股权架构展开。
至于恒生银行,转为变相实现绝对控股。
比如,将已经谈好的待收购股权,转给嘉华百分之五。等和黄的情况稳定下来后,再增持一部分。
如此一来,等于用曲卓的钱帮他加强控股,还能让曲卓感受到信任,建立起更深的友谊与默契。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只有足够深的利益交织,才是“友谊”最有力的保障。
对曲卓来说,死鬼佬玩这么一手挺好。
百分之十的股份罢了,远不能动摇他对嘉华的控股。有恒生提供的三千五百万,他连那一千六百六十万的“首付”都不需要掏了。
不但暂时分博一不用掏,银行还多了小两千万的流动资金……
纷纷扰扰中,时间到了十二月十七号。完成股权交割的原嘉华银行股东们,按照约定到嘉华银行总部结算之前的存款。
高额利息肯定是没有了,但能拿回所有本金。
同一时间里,嘉华银行易主的事,终于被报纸报了出来,并在公众面传播开来。
一家小银行换老板罢了,并没有引发太激烈的讨论,但在嘉华有存款的个人储户们感受到了不安,纷纷拿着存折到就近的分行取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