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兵 败 病 亡
1696年,噶尔丹的势力已经大大削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年的十月十二日,噶尔丹派遣寨桑格垒沽英出使清朝,试图诈降以争取时间。然而,康熙帝坚信噶尔丹真心想要投降,因此在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遣回格垒沽英,并限令噶尔丹在70天内亲自前来投降,否则将亲自率军讨伐,绝不中途停止。
不久之后,噶尔丹的儿子塞卜腾巴尔珠尔在哈密被捕的消息传到了北京,这进一步证实了噶尔丹的困境。1697年上元节期间,康熙帝根据这一情报判断噶尔丹可能也将有所行动,因此决定第三次亲征,抵达宁夏地区准备应对。
1697年三月初,噶尔丹流窜到阿察阿木塔台地方,当时跟随他的亲信仅有阿拉尔拜、讷颜格隆两人,其余随从不超过百人,而且大多缺乏物资,生活极为困苦,只能捕猎野兽为食,有时甚至不得不宰杀自己的马匹和骆驼来充饥。康熙帝派遣两名准噶尔人前往劝降,但被噶尔丹拒绝。
1697年闰三月十三日(4月4日),噶尔丹在科布多地区的布颜图河边的阿察阿木塔台地方病逝。在他去世后,随从丹济拉等人火化了他的遗体,并携带骨灰与噶尔丹的女儿钟察海准备向清朝投降。然而,在途中遭到了策妄阿拉布坦派遣的堪都等人的追击,噶尔丹的骨灰、女儿钟察海以及一些重要人物如诺颜噶隆、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等均落入策妄阿拉布坦手中。
丹济拉和他的部落成员失散后,在哈密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并一同投降了清朝。清朝将他们安置在八旗察哈尔内。为了确保噶尔丹的骨灰和女儿钟察海的安全,清朝采取了断绝与策妄阿拉布坦贸易的措施作为威胁。这一策略最终奏效,策妄阿拉布坦在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8月和1702年(康熙四十年)分别将噶尔丹的骨灰和钟察海送给了清朝。
四、结语
噶尔丹的一生,是草原英雄与佛门弟子的双重写照。他既是蒙古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战争与破坏的制造者。他的故事充满了矛盾与传奇色彩,让人既敬佩又惋惜。在历史的长河中,噶尔丹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蒙古高原的史册上,成为后人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