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几乎被活捉,而后就是熟悉的对骂。】
【耿炳文的部下在城头大骂朱棣,相距约两百步。】
【朱棣搭手搭弓。】
【可真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箭射死。】
————
北宋 承天寺
一缕柔和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苏轼脸上,对面是两眼无神的张怀民……
子瞻,已经整整七天了,每天你都会来问我睡没睡……
“子瞻,没记错的话这好像是你写的吧?”
“是这么解释的吗?”
苏轼额头上的青筋直跳,没事,深呼吸。
呼……
吸……
“没事,后人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
【而在探查清楚朱棣带来的骑兵数量有限之后,耿炳文、顾成随即决定用阵容完整的右翼军团对朱棣发起攻击,并且打开城门开始收拢溃兵。】
【朱棣开始了放风筝战术,且战且退拉长他们的阵型。】
【而这个时候燕军主力到了。】
【直接拦腰截断他们的进攻阵型,而朱棣也随即调转回来将南军阵型分割成了三片。】
【而现在开始收菜咯。】
【顾成被俘,其余军中或被斩首或被俘虏。】
【耿炳文仓惶逃入真定城中。】
【而现在十二万大军,一半被燕军斩杀、俘虏。另一半不是满身伤残就是被燕军的猛烈攻势吓破了胆。】
【朱棣还想乘胜拿下真定城,无奈真定城墙高大,守军数量也远远大于燕军。】
【朱棣在进行了几次试探性攻击失败之后,便退回北平。】
【而被俘虏的顾成朱棣亲自给他送绑,对他十分尊重,并且朱棣亲自解释自己完全是不得已被迫起兵的难处,随后命人将他送出北平城好生款待。】
【顾成相当于直接降了朱棣,朱棣先是礼遇有加,又亲自解释,台阶都给顾成了。】
【再不投降是不是就不礼貌了?】
【当然,用归顺也行,好听一点。】
【随后在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着名的北平防卫战首功就是顾成。】
【而顾成也有自己坚持的原则,帮朱棣防守,但不帮助朱棣进攻朝廷军队,在朱棣没有登基之前不接受任何赏赐,只接受衣服和食物这样的基本生活所需。】
————
大明 应天府
尴尬,太尴尬了,顾成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不是该请罪?后辈,你其实可以不提我的……你让我现在怎么办?
请罪说不该投降燕王?可陛下现在很欣喜。
不请罪?陛下心眼又不大,改天翻旧账怎么办?……额,是翻未来的账。
你们老朱家争皇位,结果我来受罪?
其实老朱根本没关注顾成,老朱在思索儿子的每个决定,越想越觉得这孩子是天生的将帅之才,就后辈这短短言语便能看出老四果断、敏锐、有勇有谋。
————
【以上的记述来自于《明太宗实录》。】
【但关于耿炳文的结局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说法。】
【而两个截然不同的说法直接推倒了刚才我所讲述的朱棣这场大战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并不是说朱棣没有赢,朱棣赢了但是具体过程和太宗实录记载不一样。】
【《明太宗实录.卷三十五》里面记载:刑部尚书郑赐、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等交章劾奏:长兴侯耿炳文不遵礼典,衣服器皿僭饰龙凤,玉带僭用红鞋,远蹈胡蓝之逆轨,近循李景隆之邪心,乞正其罪,以示惩戒。上曰:"先朝老臣亦为此乎?命速改之。"】
【耿炳文在永乐二年被弹劾,随即自杀。】
【这个说法也被清修《明史》采用: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僭妄不道。炳文惧,自杀。】
【但是历史从来不是孤立的。】
【清朝道光年间修纂的《晋宁州志》之中,收录了沐晟在正统年间所写的一篇碑文。
至三十二年,侯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殁于阵。上更痛甚,亲制文遣命中官谕祭。命有司治坟茔,赐临濠山地三百顷、佃户二千人、守坟人二百户,仪仗户十五户,以京卫军士充之,先后隆恩叠颁洊至。—《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记》】
【三十二年也就是建文元年,毕竟朱棣直接抹除了建文帝的四年。】
【侯即长兴侯耿炳文,“上”即建文帝朱允炆。
沐晟在此明确指出了耿炳文的结局是“殁于阵”,地点则是真定。
耿炳文之死令朱允炆痛心不已,不但亲自写了祭文,还给予了高规格的墓葬。】
【而碑文中的耿公名字为耿琦。】
【清朝雍正年间修纂的《云南通志》对其有记载:耿琦字慎庵,凤阳人,太学生。明初泗国公耿再成孙,都督耿忠子。】
【接下来的话稍微有点绕口,请大家注意听。】
【沐晟是耿再成的外孙,那耿琦的父亲耿忠是沐晟的舅舅,耿琦和沐晟是表兄弟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