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出一条血路,将南军推回南岸!】
————
大明 北京
朱高煦也是不由笑出声来。
“爹,您没说错。”
“后辈翻译的确实挺好!”
大胖白眼一翻,我愚蠢的二弟呦,你要不要想想项羽和吕布怎么死的?
一个比一个惨!
————
【但明实录经过删改并未记载朱高煦,仅仅记载了张武。】
【关于朱高煦的记载只能在奉天靖难纪以及其他人的列传中才能找到蛛丝马迹。】
————
大明 北京
朱瞻基连忙跑到朱棣身后,望着怒气冲天的朱高煦急忙解释。
“二叔,别冲动。”
“和我没关系啊!”
“你勇不勇武,作战如何又影响不到我,我改史书干啥?”
朱高煦站起身来,把大胖也一把拉起,呵呵一笑。
“大侄儿,那照你的意思是你爹干的咯?”
眼睛紧紧盯住朱高炽。
“大哥,是你做的吗?”
大胖不搭话,将鞋子脱下递给朱高煦。
“老二,打!”
“叔叔打侄儿是应该的!”
朱棣懒得管他们,殿内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杨士奇又懵了,这算是父慈子孝吗?
叔叔打侄儿是应该的?
哦,也对,陛下也是建文的叔叔嘛,确实是应该的。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伸手让朱棣近前来,轻轻一掌拍在他脑门上。
“老四,你这一家子都什么毛病?”
“合着从你开始都在改史?”
“入你娘,改史就算了,你还改不明白?”
“你这儿子、孙子也随了你。”
“改史不丢人,可能不能改全了啊?”
“被后辈就这样说出来,不尴尬吗?”
“不丢人吗?”
“入你娘!”
马皇后有些无语,轻轻拍了拍朱元璋的手掌,一脸黑线的看着他。
————
【而朱棣也击败了南军骑兵,开始迂回至南军步兵队列的侧后方。】
【朱棣和朱高煦前后夹击,南军夺桥部队被斩首两万余,生擒南军将领丁良、朱彬,余下部队被两支重甲骑兵撵进河内,一时间鲜血染红了河面,尸体堆积如山。】
【据明实录记载:后来的燕军增援部队甚至可以直接连人带马踏过尸体渡河而过。】
【稍显夸张。】
【何福并没有选择撤退,一旦撤退,燕军将沿着河岸一路追杀。】
【重整队列,全军压上再次对燕军阵型猛攻。】
【并命令平安等人率领剩余骑兵从左翼迂回将燕军骑兵压缩在岸边。】
【朱棣见势不对,命燕军主力骑兵退回北岸,朱高煦、张武殿后,在南岸列阵守卫浮桥。】
【但南军展现出了莫大的意志力,不顾伤亡猛烈冲击。】
【无奈之下,朱高煦率领殿后部队也撤回北岸。】
【两军隔河而望,南北对峙。】
【沱河不大,仅仅是一条小河。】
【朱棣派遣一千余人在北岸边拿好修桥工具,摆出一副随时都要渡河南下追击的样子给何福看到。】
【逼的何福无法按照既定计划撤退。】
【脑补一下画面:
朱棣:你敢退吗?
何福:你敢追吗?
朱棣:你敢退我就敢追!
何福:你敢追我就不退!
朱棣:退啊!
何福:追啊!】
【何福便准备在此地拖延时间,等待南京朝廷的补给经宿迁、泗州等地源源不断的运来,随后再北上与朱棣展开决战。】
【但对峙三日,朱棣大军才从徐州补给线抢了一波补给,军粮虽然不好吃,但看着何福大军只能挖野菜吃。】
【燕军只感觉手里的饭真香!】
【燕军斥候探查到何福大军士兵大多面露菜色,并且还在挖野菜、打猎补充口粮。】
【朱棣认为事不宜迟,不能让南军等到补给到达,留下小股部队伪装成大军仍然在北岸等待修桥的样子,趁着半夜时分主力向东而行到达沱河下游,找到了一个水比较浅不需要架设浮桥的地方全军渡河而过。】
【渡河之后全军迂回至南军阵型后方,再次用捅菊花战术冲击南军阵型。】
【但吃一堑长一智,何况南军还被朱棣的此种战术折磨了很多次。】
【何福向四面八方皆是派有斥候,预防朱棣的迂回战术。】
【朱棣大军还未进攻,何福听到斥候汇报,决定全军主动出击。】
【双方在齐眉山展开激战,互有胜负。】
【但说到这里,又要提一下我们可爱的江南文人们。】
【在《明通鉴·卷十三》记载:而徐辉祖之援兵适至,甲戌,与燕兵大战于齐眉山,自午至酉,南军辄胜,斩燕骁将李斌。维时王师再捷,燕人凶惧。会淮土暑湿薰蒸,北军疾疫。】
【《读史方舆纪要·卷九》记载:徐辉祖亦败燕军于齐眉山,燕师小却。旋召辉祖还,何福势孤,移营灵壁,燕军攻拔之,遂入泗州渡淮,下盱眙县属泗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