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人见完礼,宋莹随道长与古家家主古古鸿煊由大门一路行至坞堡内部。
古家坞堡分内院外院,外院紧贴大门处耸立着几座高耸的了望塔,上面每隔几步就有护卫巡视,还配备了投石机等武器。
再向里走,可见一排排坚固城墙,将坞堡内外分隔。
城墙上方设有箭楼,方便守卫者攻击敌人。
内院则一反常态,更加精致,居然还有花园、池塘假山等景观,同样的在内院一侧建有高高的暖房。
宋莹心中暗叹,这古家坞堡着实有些奇怪,外部防御还好,怎内部居然建造的如同寻常府邸一般。
到了议事厅,古月九斤和十三被拦在外面,九斤眼看要和小姐分开,胖乎乎的脸上都是担心之色。
“留小姐一人和那几个糟老头子议事,他们不会逼迫小姐吧?”九斤随宋莹时间最久,不知不觉的也染上了一样的习惯,紧张的时候手就下意识的抓住什么。
这不,一下就抓到了旁边十三的双手。
十三虽是女子,但不喜和人亲近,似有应激反应一样挣脱开九斤的手,“你这呆子,抓我作甚!主子身边有道长,一切当无事。”说完便别过头去。
宋莹见此情形,不禁偷笑,心想这两人倒也有趣。
她安抚道:“放心吧,能有何事,我去去就回。”随后,便跟着众人进入了议事厅。
说是议事厅,但其实更像是祠堂。
上首供奉着香案,写着恩师青虚观主云云,供奉的牌位后面则是一幅有些年头的画像。
画像里描绘的是冰天雪地的景象,一位瘦削的老道士手持浮尘,道袍随风轻轻摆动,端坐在苍茫山巅之上,身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飘渺的云雾。
浮尘所指的方位,正有一株寒梅从山腰处破岩而出,迎霜绽放。
道士的眼神深邃悲悯,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画布,凝视着每一个看到画像的人,身姿与周围的山峦和谐地融为一体,让人观之不禁心生敬仰。
宋莹初看到画像时,并没有特别感受,但视线多停留了一会,很快注意到画幅中描绘的山势地理与宋家藏宝图中的山形似乎一致。
尤其是那株梅树,与藏宝图所绘山腹中绣着的梅花花瓣位置一般无二。
这个发现让她面上涌现一丝激动,强行按住想要拿出藏宝图对照的心情。
她面上的异常,自然引起了道长在内的众位家主的注意。
不过他们几乎都毫不怀疑的认为这是观主(师尊)冥冥之中的指引,都认为宋莹实乃观主认定的天命之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巧合。
南阳府的唐家家主第一个释放善意,他身材魁梧,虽身着锦袍但更像一名将军,也是在座的众位家主中年龄最年轻的一位。
他捧了一束香,“宋小友,此乃恩师画像,上一炷香吧。”
宋莹颔首,“理当如此。”
依着前世的礼仪,宋莹接过香,恭敬地拜了三拜,然后插入香炉中。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古家家主古鸿煊开口了:“宋姑娘,你可是在这画像中看出了什么?”
宋莹定了定神,摇头道:“只觉得这画像中的观主悲天悯人之姿让人心生敬仰,其上山峦走势亦颇为壮观,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古鸿煊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幅画像是当年师尊晚年于青虚山山麓隐居时所作,其中蕴含深意,若宋小友日后有所感悟,还望不吝赐教。”
宋莹心中一动,原来是青虚山所在。
谦逊地应道:“古家主过奖了。”
此时,道长插话道:“好了,既然莹丫头已到,我们便商议一下正事吧。”
古鸿煊便从暗格中取出箱子,捧到宋莹面前。
“宋小友,收到师兄来信后,船队从沿海各地寻回的种子,只是空有图样,船队无法找到植株,你看是否是你想要收集的玉米?”
宋莹好奇的打开箱子,只见其内整齐的放了几个黄澄澄的玉米棒子。
只是与前世相比要小了很多,但确实是玉米无疑。
“不错,这就是玉米,这种作物亩产产量奇高,也不挑地力,想不到真能寻到。”宋莹有些激动的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的看。
道长含笑回道:“今年在暖房种植,明年便可大力推广,天灾时百姓也总算有能饱腹之物。”
宋莹拿出最小的一个,“倒也不必在暖房,玉米最晚播种时间在七月上旬,除了云州府有寒潮目前不合时宜,在丰县倒是正好可以赶得上。”
“至于你说的蕃薯,却没有寻到。”玄序道长遗憾说道。
“道长不必担心,莹在沿途中偶然找到一截蕃薯藤,若能培育成功,下半年也可种植。”
众人松了口气皆是面有喜色,正要再说什么,门外有小厮来报。
李知府派人来请古家主,有重要的事与其商议,古鸿煊与道长对视一眼,见道长点头,便与众位师兄弟告罪一声离开。
宋莹暗暗推测,应是与刚才朝廷的公文有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