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此刻沉思了起来,随即和李敖的手记的部分思想不谋而合。
“我的理解是‘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并非天尊提倡的第三宝。那么第三宝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不’。就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尊的前两个宝都是很简练的一个字,唯独第三个宝是很长的一句话,而且放在这三段里又很矛盾,可见第三个宝不应该是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而是‘不’。不这个字是天尊道德经里一个反复被诉说的关键字,后辈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只有这个‘不’字才有可能作为天尊的第三个宝贝。这样悟道之人,才可以做到使良好的道德‘不舍不弃’,使卑鄙的道德‘不恃不有’,和天尊一样持有慈,俭,不,这三个宝贝,敢为天下先,畅行天地间。有道之人敢为天下先,才能引领迷人奔向大道,唯如此,大道才能重现人间。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说,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小。
这说的是用大道调和大怨往往还会遗留剰馀的小怨,把剩余的小怨报之以德,相互安然了就可以得到善果。所以圣人手执公认的契约,但不会有意去责难於人。有道德的人遵照契约做事,无道德的人彻毁契约妄为。天道是不讲亲情的,常常给予善人的结果是很微小的。人在天面前实在是天渺小了,人不努力追求道,实在是不行呀。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人民如果不敬畏天道的威严,就会招致天道严历的惩罚。天道就会用最可怕的后果‘无’来狎弄大道给天下人创生的家园,用最可怕的后果’无’来厌弃大道自己创生的生灵。(人的生命和人类居住的家园都是大道创生,人以人道来享用,天以天道来毁灭。)这里的‘无’等同于‘毁灭一切’‘使万物回到天地之始荒芜的状态。’
……”
看到这里,李玄下意识想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
看一看‘512’大地震,想一想饥荒年代,再想一想老子这几句警告世人的话,是多么的现实!基督教信奉一个上帝,后辈们顺乎上帝的意志做事,中国的大道,却没有得到国人的信奉,以至于人以自己的小聪明在玩弄大道,而大道派遣天道反过来也像人玩狗一样在‘狎弄’人类,我们还用一个可笑的谎言来欺骗自己‘天道从来不会狎弄人,不会厌恶人’,多么可怕呀。这里人们是掩盖了老子的真正用意‘则大威至’,不畏惧大道的威严,那么天道更大的威胁就要降临祸头了,两千五百年前老子的话,没有人读得懂,不是老子的悲哀,是后人的天大的不幸。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这说的是人民如果不敬畏天道的威令,就会招致天道威严的惩罚。天道就会用最可怕的后果‘消灭一切’来狎弄大道创生的地球,天道就会用最可怕的后果’消灭一切’来厌弃大道创生的生灵。只是大道不忍心轻易就厌弃她所创造的生灵,给人类赋予人道,所以人类才得以没有遭到天道的报应。因此圣人知道自己不是天道而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天,爱护自己的同时不视自己贵为天;故圣人处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全是依着大道而做事。
……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说的是:勇於敢做敢为则消灭万物,勇於不敢做不敢为才会给万物留下存活的空间。这两者哪一种有利于人哪一种有害于人?老天爷最厌恶什么谁能明白天的道理?所以圣人在这一点上也难以判断呀。老天爷的道是这样的不争执但老天爷永远是常胜将军,不争辩但老天爷永远会一一应验,不打招呼但老天爷永远会悄悄降临,老天爷看似天天舒舒服服的但他早已把他的任务计划好了。老天爷算计的大网是密密麻麻,哪一件事情他也不会疏忽。
最后,我将用天尊的话与后辈们共勉;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
层,层;
清清,静静;
黑是黑,白是白;
天地万物,各表一性。
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
一道一名一字,万物千样百形;
千变万化皆一道,奈何一物常无穷;
混混沌沌朦朦胧胧,分分和和死死生生;
物物归其层浑然天成,事事守其宗欲看分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