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上,碧波万顷。
芈恒将军站在丹阳号的甲板上,海风拂过他坚毅的面庞,这段时间,他脸上已经没有了刚登船时的稚嫩,如今的脸颊在海风的侵袭之下,变得愈发坚毅起来。
三日前那场特大风暴的记忆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滔天巨浪几乎要将整个东海舰队吞噬。
但此刻,海面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只有细微的波纹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金般的光芒。
“将军,前方发现船队!”就在这时,了望台上的士兵高声报告。
今日是芈恒将军负责值守丹阳号的甲板,如今芈恒在应对海上事情也算是初窥门径了。
芈恒闻言立刻眯起眼睛,果然看到几艘船只正朝舰队方向驶来,那些船比楚国的战船小了一圈,船身修长,桅杆上挂着棕褐色的渔网。
“这是哪里的船队?”,芈恒将军抬头对负责了望的水兵问道。
“不必紧张,这是我们的捕捞船”,就在这时,镇海将军蔡河走到芈恒身旁,指着那些船只解释道。
“我们的捕捞船?”,芈恒先是愣了愣,然后反应过来说道:“这就是渔民的渔船?”
“不错”,蔡河将军笑着指了指那四条由远而近的渔船,说道:“看它们吃水的深度,这次出海收获应当不少。”
芈恒一脸欣喜的看着那四条渔船,心里也明白,看来其父王这一年大力支持楚国沿海百姓下海捕鱼的政策已经有了很大的效果。
“将军,大勇号捕捞船正在打旗语,向我们舰队问好”,这时候,了望塔上的水兵突然大声喊道。
大勇号应该就是这支船队的称号了。
“立刻予以回应,祝贺大勇号满载而归,希望他们顺利返航”,镇海将军蔡河对了望塔上的水兵说道。
水兵闻言立刻挥动手里的旗帜。
隔着涛涛海水,旗语就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芈恒将军也是好奇的看着越来越近的大勇号,大勇号自然不会跟丹阳号撞上,在两支船队错开之际,芈恒可以清楚的看到对面大勇号上水手们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有几个年轻人甚至兴奋地朝舰队挥手。
“看来他们似乎很亲近我等?”,芈恒疑惑的看向蔡河将军。
蔡河将军解释道:“这些捕捞船规模比不上我们的战舰,在对抗风浪之时肯定也是比不上我们的舰船,所以我们海军在巡视海域的时候,若是遇到了海难的渔船,我们就是他们的唯一救星,他们自然愿意亲近我们”。
“将军,那他们遇到的海难多不多?”,芈恒好奇的问道。
“据本将所知,这一年里就有三艘渔船被风浪掀翻,我们舰队救下的渔民大概有百余人,但也只是我们舰队遇到的”,蔡河将军沉声说道。
芈恒自然明白蔡河将军的意思,遇到并救下的渔民就有百余人,但肯定还有运气不好,没有人搭救,最后只能被大海吞噬掉的。
“出海本身就是一场豪赌,这一年以来,暴富者很多,但倾家荡产的也有不少”,蔡河将军感慨道。
“是啊,末将的父亲说过,很多事情都是危险与机遇并存,这是不可分割的”,芈恒将军说道。
“那芈恒将军的父亲真是一位智者,此言发人深省啊”,蔡河将军看了一眼芈恒笑着说道。
芈恒闻言也是会心一笑。
“如今海上的渔船不下于百艘,海捕之事真是愈发兴盛”,芈恒看着已经远去的大勇号,感慨道。
蔡河笑道:“这都是大王的英明决策,若非一年前那道鼓励百姓出海捕鱼的诏令,恐怕现在百姓还在为粮食发愁呢。”
一年前楚王熊章发布下海捕捞令的时候,芈恒还在兵学院准备考核的事情,但他也知道这个事情,但却没有认真想过这道诏命会对楚国有什么影响。
现在芈恒已经感受到其父王的先见之明了,大海物资无数,更有海岛,日后完全可以成为楚国的海上粮仓,此次若不是困于粮草不足,楚国应该不会跟晋楚和谈的。
一年前,东海郡朐邑,陈大勇蹲在码头边,盯着停泊在不远处的几艘新造渔船,十分好奇。
他是朐邑土生土长的渔民,但和大多数同行一样,只能驾驶小木舟在近海捕捞,不是他不敢深入大海,而是离海岸再远一些,风浪就会急剧增大,一个大浪就能将他的小木舟拍个稀巴烂。
“陈大勇,想好了吗?”,朐邑的小吏走过来,对看着不远处的崭新高大的渔船正愣神的陈大勇说道:“大楚银行的无息贷款可不多见,听说已经有胆大的在琅琊那边买了船,准备下个月就出海。”
陈大搓着粗糙的双手,脸上还是带着几分纠结的模样粗声说道:“海上风险大啊...”
“风险大,收益也大啊”,小吏压低声音道:“知道东海舰队上次捕的那批鱼卖了多少钱吗?足够养活一个我们朐邑半年呢!”
“这么多?”,陈大勇惊呼道,直到看到小吏肯定的点头,陈大勇这才不得不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