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藤田代的救援电话之后,中村喜代藏就命令早已经准备好的骑兵大队,以及一个步兵大队,立刻从古县出发,直接奔赴安泽。
岂不料这正是陈振华的计策,毕竟古县县城的地理位置更为复杂,有中村喜代藏的两个大队守城,很难将古县拿下,除非大量使用火炮,而这恰好是陈振华要求故意藏拙的。
所以在陈振华和许副旅长,以及程参谋长,周副参谋长商议之后,决定对古县的小鬼子必须用调虎离山之计,将小鬼子52联队的兵力放在半路上消灭,这样更加稳妥的解决52联队。
这个时候,独立一团到独立八团所有参战的官兵,则是有条不紊的按照计划,从蹲守在各自的阵地上,等待着小鬼子52联队的慢慢前进。
但是新兵团的广大官兵就不考虑这些了,当他们接近城墙时,迅速搭起云梯,战士们如敏捷的猿猴般攀援而上。
城墙上的日军此时四面遭受攻击,丝毫没有察觉到援兵的危险。
新兵团的战士们顺利登上城墙,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熟练的战斗技巧,迅速消灭了一部分城墙上的敌人,让攻打安泽的战斗更加激烈一些。
甚至部分新兵用九二式步兵炮轰炸开城门,新兵团的战士们如潮水般涌入城内。城内的日军陷入了混乱,他们四处逃窜,但在八路军的猛烈攻击下,无处可逃。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双方都有不少伤亡。但 863 旅的战士们毫不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消灭敌人,解放安泽县城。在激烈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事迹。
新兵团的一位国军俘虏排长,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他不幸中弹,但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最后壮烈牺牲。他的英勇行为,激励着身边的战士们更加奋勇杀敌。
新兵团的另外一名晋绥军班长俘虏,在与日军的搏斗中,毫不畏惧敌人的刺刀,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攻击,为战友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晋东南这片烽火连天的土地上,局势愈发紧张,一场激烈的战斗悄然拉开帷幕。攻打安泽县城的行动,成为了日军、八路军和国军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
863 旅的新兵团和独立 8 团,肩负着重要使命,他们光明正大地从长治出发,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安泽县城挺进,准备对其展开围攻。
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坚毅,那整齐的队列仿佛在向敌人宣告着八路军的决心。
与此同时,863 旅的其他各路官兵,则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朝着北方和南方的两条防线进发。
他们利用地形的掩护,小心翼翼地前行,尽量不发出一丝声响,以免惊动敌人。每一个战士都深知此次行动的保密性至关重要,他们的行动将为整个战局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很快,这些消息就如同长了电报一般,第一时间迅速传到了 108 师团 104 旅团苫米地旅团的旅团长苫米第四楼的耳朵里。
苫米第四楼,这个狡猾且颇具军事头脑的日军指挥官,在得知消息后,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深知 863 旅此次行动绝非偶然,背后必定有着周密的战略部署,不过他不觉得这次的安泽战斗会影响他接下来的针对晋东南的战役计划,甚至还直接下令提前3天,直接命令中村喜代藏将围攻安泽的八路军直接消灭,然后直接进攻长治、潞安等城池。
此前,苫米地旅团下辖的 105 联队被八路军歼灭,这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苫米第四楼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从那时起,他便如同惊弓之鸟,对八路军的战斗力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他当机立断,早已经对兵力进行了重新调配。
原本均匀分散在整个晋西和晋西南的 104 旅官兵,在他的指挥下,迅速集中到临汾县城、安泽、古县、浮山、翼城、襄汾等关键县城。
通过这种方式,苫米第四楼将所有的优势兵力聚集在一起,试图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以应对八路军的挑战,同时也是准备发动对晋东南的强烈攻击。
苫米第四楼心里清楚,八路军 129 师 386 旅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自从 105 联队被歼灭后,他就一直担心 386 旅会发起新一轮的攻击。
因此,他将兵力集中,一方面是为了更有效地与神秘而强大的 386 旅进行战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自己在战场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进,他可以直接从安泽、古县县城出兵,对晋东南地区构成威胁,打乱八路军的战略布局;退,他能够在临汾县城借助有利的地形和坚固的城墙,抵御 386 旅的主动进攻。
然而,苫米第四楼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863 旅惯用的围点打援战术。863 旅在过往的战斗中,多次运用这一战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