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今日这个局面,对解缙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解缙麾下比起何夕的派系,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解缙麾下都是他这么多年收拢得愿意站在朱雄英这边的文官。数量并不多,而今南京官僚体系,几乎被丁显,与何夕前后折腾的快散架了。即便有一些人,也不足以让解缙拉拢。
所以,解缙其实很早就准备,将这些人拉入麾下。利用他们的势力,在朱雄英面前固宠。
在解缙这一番话中。充分的体现了他自己的思想。觉得对定国是会参与者宽容太过。那是因为,整个定国是会的代表,背后都有实力。一句,几乎任何一个人回到自己地盘上,一声令下,召集几百个壮汉不成问题。
这些人不能说不读书,但是他属性却不是读书人的属性。说得好听点,叫做地方派系,说得不好听一点,叫做豪强。
即便是读了书的人,也是豪强。
在解缙的世界观之中,这些人根本不配参与这样大会的资格。大会之中所有与会代表,都必须是他们读书人才对。
是的,解缙其实并不反对这一场大会。
因为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会议,汉代的盐铁会议等等。君王与大臣,坐而论道,解决朝廷之中重大问题。
想想都让解缙觉得舒服,但是前提上,这是给读书人的礼遇,这些人是什么东西,他们也配?
朱雄英说道:“你觉得,首辅今日做成了没有?”
解缙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成与不成,就要看看,有没有人敢为人之先了。出这个头了。或许,首辅已经安排好人了。”
朱雄英说道:“也是。不过,在座的都不是傻子。真的用心,还是逢场作戏,是能看出来的。”
解缙忽然起身,说道:“陛下,臣今日是有一件事情,请陛下恩准的。”
朱雄英说道:“说。”
解缙深吸一口气,说道:“臣请为应天府尹。”
前文说过,在何夕的新规划之中,顺天府尹,与应天府尹,看上去是一个府,但是本质上是一个小省。而且南京与北京都是重点发展工业。在各方面都高过其他省份。
所以,顺天府尹与应天府尹全部是高配。
两者可以是说是天下疆臣之首。
但是即便如此,解决离开内阁,就任应天府尹,也很难说是平调。毕竟。内阁才是天下权力的中心。这一点,连朱雄英也不能反驳。
朱雄英说道:“自古以来,猛将起于行伍,大臣起于郡县,朕对你一直是寄以厚望的。而今,解大人想明白这一点,朕心甚慰。应天府尹这个位置,朕为你定下来的。希望,你今后在应天府尹任上,好好做事,将来,朕对你自有安排。”
解缙大喜过望,终于确定他是做对了。
大明文官体系与西方文官体系是不一样的。因为没有事务官与政务官的分别。是官吏一体的。特别是何夕尤其强调这一点。
再加上,何夕扩充了无数政府职能,让大明朝廷,特别是中枢运行,越来越复杂了。公文简直是如山如海。不是一般人,不要说是掌握这一艘大船了。连理清头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想要掌握天下大事的首辅,必须有娴熟的政治手腕与技巧,对下面的真实情况,有着很深刻的认知,是那种谁骗不了他的狠人,对整个朝廷运作规则,信手拈来。
想要读几本史书,说几句心性,就能将内阁主持好。那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了。
除非内阁大权,愿意被下面人给架空。否则的话,今后,进入内阁的人,只能是从下面一层一层杀上来的悍臣。
否则,根本掌控不了这个局面。
那种读书中翰林,坐上十年冷板凳,一朝成为内阁中人的事情,今后也是想都不要想了。根本不可能了。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