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明律,是这一场论战的产物,而不是相反。再此之后,才是试点。”
“一来,南方很多地方推行阻力巨大,成本巨大。一旦推行开来,很容易出现反复的情况。二来,大明工业体系经济基础,都没有跟上来。推行起来,很难成功。故而臣以为,当在先在辽东推行,并作为试点,总结一套体系,以便推行天下。”
朱元璋说道:“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回辽东?”
何夕说道:“是。”
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可以。等大明律定下来之后,你就回辽东推行试点吧。”
朱元璋总体上对何夕的计划,还是满意的。只是在朱元璋看来,有一些太过多余的地方。
朱元璋对于舆论与民风,或者说这种语言上的诋毁,并不是太在意了。因为他在乱世之中,早就看到了嘴皮子的软弱。他信奉只有枪杆子。而不是嘴皮子。
对于拿起武器的人,才能获得朱元璋的重视。
而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说朱元璋完全不重视自然是不对的。总体上重视程度不够。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一书生能济何事?
不过,朱元璋还是比较尊重何夕,在大节上不出问题情况下,他对何夕一些做法,并不准备反驳。不过暗暗给了一个时间限制,那就是何夕不能离开辽东太长的时间。
顶多半年到一年。
毕竟,何夕是整个大明对工业体系最为了解的人。其次大抵是黄子澄了。而今两人都在南京,时间长了,辽东一定会出问题的。
所以何夕在半年一年之内,一定要回辽东的。
这就是朱元璋给何夕的时间。
何夕说道:“臣谢陛下。”何夕微微一顿,说道:“有一件事情,臣要启禀陛下。”
“说。”朱元璋说道。
何夕随即将他推举苏伯衡出任元史总编纂一事说了出来。其中内情不用说,懂得都懂。
朱元璋自然是懂得的人。
朱元璋说道:“你觉得刘三吾这个人怎么样?”
这一句话问得,何夕不知道该怎么说。
毕竟刘三吾的道德人品,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夕硬说刘三吾的坏话,显得自己没有品。但是说刘三吾的好话,何夕又说不出来。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