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从两个人得到现代知识之后的倾向就知道了。
朱元璋对明清历史方面是有兴趣,但更有兴趣的是现代社会。但是太子却被“靖难”给困住了。根本没有深入了解其他方面。
只是泛泛而读。
朱元璋说道:“何夕是什么样的人?你最清楚了。这方面的事情,交给他做,是最有可能办成的。何夕与我家休戚与共,他不会故意坏事的。再加上他在辽东的表现,既然敢提出来,就由一定的把握的。且看之吧。”
太子说道:“父皇,儿臣恐怕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且儿臣也知道何夕,何夕如果没有来到本朝,他在未来也是一个泛泛之辈。如果能将本朝的生死大计,托付此人。”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子,说道:“太子,你错了。你徐叔叔,当年也不过一马前卒。而今却能与卫霍齐名,以出身看人的成就,本身就大错特错。这样说的话,你老子我,还不配坐这个位子了。”
太子说道:“儿臣失言。”
朱元璋说道:“好。就当你说的对。这一件事情有风险吗?自然是有的。但是本朝的生死大计吗?纵然何夕办砸了,最差什么结果,北京一片混乱。盗贼蜂起,乃至于蒙古死恢复燃?你觉得这个局面,朕收拾不了吗?”
太子哑然,说不出话来。
不要说,北京一地,就是天下重新分崩离析,朱元璋都有信心,再扫平一次。更不要说,区区北京城营造出了问题。说大,自然也是大问题。宝钞毕竟是大明的法定货币,有所变动影响巨大。但问题是,大明各地都是小农经济为主,即便宝钞崩了,也不可能波及到乡村。也就是说大明的基本盘,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与现代的经济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朱元璋与朱标最大的不同,朱元璋永远有着近乎狂妄的自信。对于将天下事情掌握于手中的信心。而朱标从小就是在无数期望之中长大。要被动应对所有的人目光与期望,还无时无刻要与自己的父亲相比。最先想到一定是,这些事情不能出错。这些事情一定要做好。
才养出如此谨小慎微的性子。
朱元璋说道:“标儿,其实何夕搞砸不是挺好吗?他搞砸了。我自然要降罪于他,今后几年,他很难重新被启用。你将来再用不迟,到时候,你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
“这样不好吗?”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