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靖江王与晋王的表现,让朱允炆对藩王非常之厌恶。充满了不信任。这种情况下,让他怎么相信藩王。那么是海外的藩王,朱允炆也不信任。
之所以不削藩,废除这个政策。是因为没有必要。
而不是赞同。
但凡有了机会,朱允炆不介意给这些藩王一些好看。
比如而今,日本战事迟迟不定。其实朱允炆是很恼火的。他之前想调集东洋兵马进攻辽东,但是傅忠主力前脚离开日本,后脚日本就乱了。傅忠更是镇压不住。
这种情况下,朱允炆怎么不恼怒啊。
朱允炆放弃日本的心思都有了。
毕竟在南北相争的时候,军费也不是无限的。但问题是,朱允炆放弃洪武年间打下的日本,这是丢弃祖宗的土地,如此一来,朱允炆的正统性就有了损伤。
但是让朱允炆继续投入,他也不肯。主要是太费事了。海运也是要成本的。
朱允炆的本意就是,让傅忠利用东洋本地的力量来牵着北京。秉承这个想法,朱允炆自然要下面给他解释为什么会这个样子,于是傅忠与当地藩王纷纷上奏,都说对方的不是。
湘王为首的藩王,说傅忠不力行剿贼,反而将心思放在消弱他们的兵权上。他们的兵权是太祖爷给的。岂能让臣子取消啊?
而傅忠的意思是,而今东洋兵力不足,财权与兵权分散在各家藩王手中,日寇猖狂,但不足为虑,如果朝廷愿意增兵,只有多五万兵马,他就可以平地日本,如果朝廷不愿意增兵,可以让他统领藩王兵马,并且接管藩国财政权,就地征兵,也可以平定日寇之乱。
如此一来,南京那边听谁的?
自然是傅忠的。不仅仅傅忠是傅友德的儿子,也是傅忠的想法与很多士大夫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是见不得地方上有独立的势力的,对封藩这一件事情,本身就不是太赞同的。
是以他们自然想平定日本,列郡东洋,如此一来,也多出一些官帽子给这些人啊。
只是如此一来,也就是这样了。
就湘王来说,他其实不想投奔北京的。毕竟傅忠大军在侧,并不好对付。但是他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