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外戚的权力不能大。大了就会出问题。
外戚权力相对小,上面有其他人制衡。这个时候外戚是皇帝的好帮手,因为,他们与皇室的关系太紧密了。威胁到皇室权力的一定会威胁到他们。他们自然立场坚定。
当时,如果外戚成为权臣,这就不好了。
因为外戚与皇室的关系太亲密,变故生于肘腋之间,有时候让人防不胜防。
这就不好了。
在朱允炆登基之初,凡是以巩固地位为要。那个时候,并没有多在意这些,而今已经坐稳位置了。自然要思考一些比较长远的东西。
朱允炆想要的傅家外戚,自然是前一种,他甚至有一种感觉,他觉得,傅忠死的很不好。如果傅友德死了,傅忠活下来,就好多了。
傅忠不是没有才华。但是才华不及乃父,但是令他掌管京营。或者掌管京师的军队。却令朱允炆放心太多了。
而且,傅友德根本没有想明白一件事情,他越是证明改革的必须性。在朱允炆这里,傅友德越是要换下来。原因无他,让傅友德主持军务改革,今后的大明军队,是朱家军,还是傅家军啊?
这是不容忽略的问题。
所以,朱允炆问丁显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倾向性。那就是要换掉傅友德。
丁显自然不会逆着朱允炆的心思来,他沉思片刻,说道:“颍国公而今大败,想要换将,也是一个好时机,但是这其中有几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谁来代替颍国公。而且继任者,不仅仅要坐镇北方大军,还要推行改革。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影响天下根基大事,臣一时间也想不起来。谁能承担如此大任。”
朱允炆说道:“无非是宋国公与魏国公,还能有他人吗?”
丁显说道:“陛下圣明。”
朱允炆说道:“什么陛下圣明。无非是这关系太大,你不老实而已。”
南京可以让人信任的帅才,也就那几个。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年轻一辈中,或许也有能独掌一军的大才,但是兵者国之大事,容不得一点马虎。这种事情,第一选择有经验的。而不是选择没有经验的将领。
只是,魏国公与宋国公,从来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两个派系。
不管是推荐那一个人,都会引起很大的风波。如此一来,丁显又怎么敢随随便便的开口啊。
丁显面对朱允炆如此责难,说道:“圣明无过陛下,臣其实也不知道该选谁?自然不敢多言了。还请陛下见谅。”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