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这些人很不好受。
“但是,家里有千口,主事一人。”徐增寿说道:“国家这么多事情,有什么统一的民意不民意的。到时候朝廷该怎么决断啊?”
此言一出,这些人也议论纷纷,有些人看向李景隆。
李景隆一摊手,说道:“你们看我做什么?又不是我做的。将来让何夕回答你们吧。”
在言语之间,这些人已经有些一些向着北京了。
无他,对强势皇权的反弹,其实在朱元璋死后一直存在的。几乎满朝上下,包括了何夕,都不希望天下间有另外一个朱元璋的出现。但是同时,朱允炆与朱雄英都是本能的效仿朱元璋来治理国家的。
这种矛盾不过是被隐藏在南北战场下面的暗流而已。
只是,每一个人从理论上否定皇帝可以为所欲为权力。毕竟皇帝的意思就是天意。
皇帝的命令就是天命。
但是而今,何夕的理论给了大臣们很多弹药,让大臣们能用民意直接进攻皇帝。这些勋贵们大都经历过朱元璋时代,他们对这个理论先天有好感。
同时,民意这个东西,他们不假思索的代为他们自己的意思。毕竟南京的报纸已经很成熟了。如何操纵南京报纸,也已经很才成熟了。
民意这个东西,是可以伪造引导的。
那么他们的意思就不能是民意吗?不过是费些手脚而已。
何夕这个理论给了他们太多的操纵空间了。
这一点上,让他们有了不小的好感。
估计,何夕自然都不知道,他这一篇文章在南京,还有不小的统战价值。
-------
何夕这一篇文章最大的统战价值,并不在勋贵这里。毕竟,抡起对民意的操纵,他们这些人才学到什么地方了。真正的民意从来是在士大夫手中。
用民意代替天意,对士大夫们的震动是非常大的。
这简直就是给了大儒们诠释最高权力的机会,这个权力还在皇帝之上,因为皇帝是承民意而治。如果将自己的思想确定为民意,那么即便是皇帝也必须遵从。
这岂不是让,无数儒臣感到头皮发麻吗?
这简直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的机会。一时间,何夕在南京大儒圈子的评价,有错乱的趋势。
一方面很多人抨击何夕,离经叛道,根本不是儒学正宗。另外一方面,有人私下感叹,何夕真大儒也。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