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要做的是维持政治局面的稳定,过渡政治动荡期。
对前线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
如果之前,朱允炆对前线的要求,自然是一场大胜,乃至掀起反攻。而今却仅仅要求能够稳定局面就行了,其他的就不多想了,至少将而今的空挡渡过再提不迟。
朱允炆说道:“泰山大人有想法尽管说,小婿通通答应。”
傅友德说道:“陛下,有一点,不管陛下承认不承认,那就是北贼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胜过了我们了,何夕此人乃是太祖皇帝栽培,留给嗣君的人才,的确是国士之才。他敢在北京悍然发动,是有底气的。”
“他的底气就是火器军事改革。这一点,他们的确是着了先鞭。不过,天下人力物力,三分在北,七分在南。只要陛下励精图治,内修兵甲,以待天时,否则不足以胜北贼。”
朱允炆其实对天下局势有一些感觉的。但是被傅友德如此直白地说出来。因为所有人都顺着他说话,他想听的事实,才是事实,他不想听事实,满朝文武都可以当作不存在。
忠言逆耳,这一番话,朱允炆听起来分外刺耳。
只是傅友德此刻也不在乎了。甚至可以说,徐达之死,给他营造了一个极好的机会,短时间,傅友德有舍我其谁的优势。主动权在他这里,所以傅友德敢说实话。
最少此刻他不怕朱允炆有什么意见。
朱允炆但凡是理智一点,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发作。
朱允炆沉闷地说道:“局面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傅友德说道:“老臣,事到如今,老臣何必骗陛下,别的不说,北贼十二军都是齐员满编,火炮火铳都配齐了,但是太平铁厂而今还没有将前线军队火铳火炮进行完全换装,这一点远远比不上北贼。单单这一点,就让前线落于下风。魏国公不肯北上,忧虑而亡,实在是前线力战,胜算不大,盛庸打成这个样子,已经是极限了。”
“陛下而今当戒急用忍,先以山河为限,将北贼困于北方,效太祖故事,屯兵积谷,铸炮练兵,当兵精粮足,炮锐兵利之时,才能北上灭此朝食。此臣肺腑忠心,请陛下细思之。”
傅友德将徐达之死的劣势转化为了优势。
在朱允炆失去主动权的情况下,逼得朱允炆不得不与他谈这个问题,想要敲定南京战略向他认为好的方向转变。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