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他带来的本部兵马,在平原上也可以拥有更好的射界,杨平患有信心,只要对方援军敢来,他就要让对方有来无回。
当然这样做,他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双方绞杀在一起,肯定会比之前的有备攻山,攻城伤亡得多。
但这个时候,却已经不是战士惜命的时候。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如果杨平患吝啬这个伤亡,全员进入暴雪峰之上,一旦决斗岩,奥拉里的诺斯卡人援军抵达,他们肯定是打不下来杨平患亲自带队防守的暴雪峰。
但他们要是见此情景,不打暴雪峰,从山脚转而去打花岗岩群峰了呢?
花岗岩群峰只有两千人驻守,第三炮营也没多少弹药,如果诺斯卡人心狠一点,快速冲锋拿下花岗岩群峰,应该不成问题。
诺斯卡人转变方向,杨平患就算能够及时识破,动用部队去追击,也要造成更大的伤亡。
因为大炮的移动速度,再怎么快,也比不过对方的双腿。
如果诺斯卡人半路设置伏击,杨平患就要率领部队,和他们打神出鬼没的游击战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论单兵素质,他手下的普通士卒,没有诺斯卡人强,一旦没了手中步枪的短时间,大规模杀伤的优势,杨平患就太被动了。
且这个时候,如果对方在分兵,一边把杨平患在半路耗住,一边组织人力物力,强攻花岗岩群峰,杨平患的情况会更加糟糕。
现在这个战局,花岗岩群峰一旦失守,杨平患本来就困难的补给,将会被敌人完全断绝。
从哀痛山脉的泰坦台阶,但花岗岩群峰,必须途径哪条又险又难的一线天山谷。
在那种地形,布置上一千诺斯卡人,那即便杨平患后面的运输队,把家里的库存大炮都拉了,也轰不开这条生死路。
并且切断杨平患补给线的敌人,完全可以借助他的运输队以战养战,根本不用担心后勤粮草问题。
而这个时候,杨平患只有两种结果,一是打退了中间拦路的诺斯卡人,逼他们上了花岗岩群峰,继续和自己对战,自己这边的后勤补给线,却还是拿不回来。
二是没有打穿中间拦路的诺斯卡人,战局陷入了更煎熬的僵局。
这两种情况,已然是杨平患设想的,战局自己一方失利后,他所能料想的比较好得一个结果了。
最坏的结果是,诺斯卡人的援军不是一波,而是二股。
一股拖住杨平患主力,切断他的补给线,另一股再从决斗岩,奥拉里出发,还是到暴雪峰,打掉杨平患的屁股,那他可就有大败的危险了。
如果面对敌人前后两路夹击,杨平患就只能分兵,他一分兵,打退中间埋伏的兵力就又不够了,后面的夹击他的部队,和他分兵打还好,就怕人家不跟你打,直接上暴雪峰,像钉子一样扎进你的后面,和花岗岩群峰,形成两座大山,死死困住杨平患的部队。
说实话,如果只有他自己,这种战术,他不害怕,以杨平患现在的武力值,一个人自然是不可能杀光诺斯卡人军队的,但是他想走,对方也拦不住。
但战争只靠个人是结束不了的,如果此战他败了,成了光杆司令,那杨平患最少五年内,别想再北伐了,且很有可能,他还有丢失对哀痛山脉的实际控制权。
到时候如果大金牙也活下来,人家就可以和杨平患坐地起价了。
杨平患如果想要再平哀痛山脉,就得提防诺斯卡人从侧面偷袭,所以这一仗他根本输不起。
如果杨平患现在驻守暴雪峰山脚下大路,对面还想弃他不顾,甚至不来暴雪峰,直奔花岗岩群峰,一样在中间设置伏兵,但看似大同小异的战术,却起不到之前的那个效果。
第一就是距离问题,奥拉里和决斗岩距离花岗岩群峰的距离,比暴雪峰距离花岗岩群峰的距离,远了不少。
如果对方弃杨平患主力于不顾,直接在花岗岩群峰和暴雪峰中间设置伏兵,随即分兵花岗岩群峰,拿下之后,切断杨平患的补给线,这一套计划,在时间上行不通。
杨平患也不是瞎子,自然不可能看着对方成局,对面弃他主力,他的主力完全可以自己迎上去。
到时候,他把自己的主力,布置在花岗岩群峰和暴雪峰中间,那不管诺斯卡人的援军打哪一边,都要面临杨平患的主力和花岗岩群峰的守军,两面夹击的情况。
如果对方知难而退,不打他们,转而绕道虚晃一枪,又去暴雪峰了,那杨平患就让他们上山。
他还有三分之一的库存炮弹,再打一边暴雪峰不是什么难事。
杨平患这样就是欺负对方,没有重火力远程,对付不了自己的火炮,把制高点让给他们,对方也没有用。
再则暴雪峰在地理位置上,是西北四城最没用的。
杨平患要打奥拉里,决斗岩,有花岗岩群峰做根据地就足够了。
他从花岗岩群峰出兵打奥拉里,暴雪峰的人,如果要攻击他,杨平患完全可以轻易挥师退回去,和花岗岩群峰守军,形成两路夹击战局,一举灭了对方,然后再打奥拉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