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国的投降,
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么多年以来,
乾国都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而且由于地处四战之地,周围无险可守。
乾国根本没能力守护自己的国土。
就这样,
在一次又一次的割让土地中,
乾国越来越弱。
至于去年,
加入六国联军,也是无奈之举。
而这一次的加入,
更是耗光了乾国最后的底蕴。
如今面对楚国来势汹汹,再加上苏清浅的劝降信,保证了乾国皇室的待遇后,
经过和大臣们的商讨,
最终,
乾国皇帝,无奈宣布投降。
其实这样的商讨,
也无非是想找个台阶下罢了。
主要是,
这些大臣们,
一个个早就想投降了。
反正对他们来讲,无非是换个皇帝而已,他们还是过自己的日子。
唯有皇帝,
是最不可能投降的。
奈何,
苏清浅写信,保证了他们在投降后,后世子孙依旧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乾国自然而然也就投降了。
然而,
他们的投降,
影响的不单单是乾国。
也使得魏国的局面,更加恶劣起来。
本来魏国就在苦苦支持,希望晋军方面能带来转机。
结果没成想,
自己南边的邻国,
乾国先投降了。
如此一来,
进攻乾国的楚军,就可以顺势北上,进逼魏国。
魏国一下子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如今的楚国,
就像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巨龙,面容狰狞,想要吞噬魏国。
而魏国目前所能控制的区域,
就只有核心腹地的这一小块。
至于其他地方,
包括前两年,
从齐国手中夺回来的土地,
如今都被楚军占了去。
在这样的局面下,
北境地区的清、辽、金三国,也想率兵南下支援。
奈何,
随着赵国的覆灭,
燕云十六州,已经彻底落入楚国的掌控。
使得韩子安的方向,又向北推进了数百里。
这让清、辽、金想支援都做不到。
此时此刻,
这三个国家,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行。
没办法,
眼睁睁的看着赵国和乾国相继灭亡,
他们也知道,
距离自己也快了。
如果他们再不想办法解决楚军的问题的话,亡国的事情早晚也会临到他们的头上。
可问题是现在整个赵军赵国北部的长城防线,已经全部落入楚国的手中,他们再加上去年的临淄城一战,他们损失惨重,国内的储粮更是所剩无几。
现在就算想要支援也只能干瞪眼。
然而另一边,
楚军进攻的步伐,没有丝毫减缓的迹象,尤其是对魏国最后的城池展开了猛攻。
最终在绝望之中,
当年11月,
随着城门被楚军攻破,
魏豹亲眼看着魏国,覆灭在自己的手中。
最终魏国末代皇帝魏豹自缢身亡,陈留王魏协战死沙场。
魏国灭亡。
......
【夏历764年】汉国禅让于魏,魏文帝定都大梁城城,国号:魏。
【夏历1224年11月】楚灭魏。
前后国祚历经460年。
作为乾国的邻国,
其实,
魏国一直以来,
都面临跟乾国一样的问题。
那就是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周围无险可守。
不过相较于乾国,
魏国显然拥有更辉煌的历史。
四百多年前,
曾经盛极一时的汉国,随着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使得整个国运都发生了震动。
后来,
各地诸侯纷纷割地自立,裂土封王。
当年的大汉征西将军奉天子以讨不臣,率军南征北战,试图恢复大汉江山。
奈何,
最终功亏一篑。
在他死后,其子魏不一继承了权利,并逼迫汉国皇帝禅让,建立魏国,史称魏文帝。
魏文帝即位后,便任用李里为相,开始变法图强。
魏文帝在位的数十年中,
魏国的国力始终在稳步提升,
到他儿子即位后,魏国的国力达到巅峰,尤其是建立了魏武卒之后,
魏国凭借强大的军队,不断的南征北讨,开疆拓土,更是一度打的晋国都抬不起头,只能龟缩的山西之中不敢露头。
向东,更是吞并中山,打的齐国割地求和。
然而......
魏国的强盛,
自然也引来了周边国家的敌意。
尤其是,
魏国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处在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在不断开疆拓土的过程中,魏国同样也树敌无数,最终在周边国家的连续袭扰后,随着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两场大败,魏国从此便一蹶不振。
中间,
虽然也出现过一些雄主,
试图挽救国运,
奈何,
都碍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最终收效甚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