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羽再次起身,一脸关切地说道:“大人办案辛苦,晚生也没什么能力为大人分担,只盼王大人保重身体要紧。”王大人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
一番寒暄过后,王大人脸上露出关切之色,问道:“金公子,你家中几口人?父母至亲可都健在?可曾娶妻生子?”金华羽微微低下头,神色间闪过一丝落寞:“回大人的话,晚生父母早逝,如今跟着叔父金大元一家生活。家中尚未婚配,晚生觉得男儿应当先立业,报效国家,再谈儿女情长之事。”王大人听后,微微点头,心中对金华羽又多了几分赞赏,接着又与他闲聊了几句家常。
突然,王大人面色一正,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金公子,你之前告发的那起卤肉店杀人分尸、以人肉充卤肉的案件,恐怕另有隐情,这背后说不定是一桩案中案。”金华羽闻言,心中一惊,正要开口询问,王大人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继续说道:“不过你放心,等你考完试,我定会找你配合办案。现在你只管专心备考,切莫分心。京师之地,人才济济,繁华热闹,但也暗藏诸多诱惑,你可千万不能被外界干扰,误入歧途。等你考完试,我再给你介绍个好姻缘,保你官场一路顺风顺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到时候也不要忘记我这个大媒人,哈哈哈,也算是你与这京师的一段别样渊源。”
金华羽听罢,心中思绪万千,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但他还是强自镇定,点头应允:“多谢大人关心,晚生定当专心备考,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从顺天府出来后,金华羽坐在马车里,回想着王大人的话。那卤肉店的案子如同一团迷雾,始终萦绕在他心头。尽管王大人让他安心备考,但他深知,这案子一旦揭开真相,或许会震动整个京城。而自己,虽一心想要在会考中崭露头角,却也无法对这关乎百姓安危的案子坐视不理。
回到高升客栈,金华羽望着堆满书籍的案头,深吸一口气,他决定暂时将案子的事放在一边,全力备考。但他也暗暗下定决心,等会考结束,一定要协助王大人,将这案中案查个水落石出,还受害者一个公道,给京城百姓一个安宁。
此后的日子里,金华羽每日在书房中苦读,窗外的蝉鸣此起彼伏,仿佛也在为他加油鼓劲。他时而奋笔疾书,时而闭目沉思,全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只为在会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同时也期待着会考之后,能与王大人一同揭开那卤肉店案背后的秘密 。
第三节:会考前之风波
会考的日子如悬在头顶的倒计时牌,每一分每一秒都揪着京城众多学子的心。距离那决定命运的大考,只剩下短短七日,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氛围。在一间堆满书籍的书房里,金华羽正埋首苦读,泛黄的古籍在他指尖翻动,时而停下思索,时而奋笔疾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滚落,打湿了书页。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张志诚和李文远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张志诚满脸通红,喘着粗气,一把夺过金华羽手中的书,说道:“华羽兄,你看看你,都几日几夜了,一直研读诗书、礼易、春秋,就连做梦都在《少年歌行》里神游,也该歇歇了!”李文远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就是,咱得劳逸结合,这花街柳巷啊,自有一番别样风情,去放松放松,保准能让你暂忘这诗书之苦。”
金华羽无奈地笑了笑,将书轻轻拿回来,说道:“二位兄台的盛情,我心领了。只是会考迫在眉睫,这可是关乎前程的大事,我得一门心思备考,稍有松懈,就可能功亏一篑,实在没法陪二位前去。”
张志诚和李文远哪肯罢休,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起来,一个说“难得的放松机会,错过了多可惜”,另一个道“就去这一次,不会耽误多少时间的”。金华羽被二人磨得没了办法,又念及同窗情谊,只好无奈地起身,随他们出了门。
三人来到花街柳巷,这里灯火辉煌,丝竹声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还没等他们好好感受这热闹,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只见号称太子少保府的公子哥正带着一群家丁,肆意欺负一位歌妓。那歌妓满脸惊恐,瑟瑟发抖,老鸨和小厮上前阻拦,却被家丁们推倒在地,一顿暴打,场面瞬间一片混乱。
张志诚和李文远见状,义愤填膺,热血涌上心头。张志诚大喊一声:“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胡作非为!”说着,便和李文远冲了上去,将歌妓护在身后,寻了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这才让歌妓免受进一步的凌辱。
第二日,心怀感恩的歌妓特意邀约张志诚与李文远,想要好好表达谢意。金华羽得知后,婉拒道:“多谢姑娘好意,只是会考将至,我得一心备考,实在抽不出时间,望姑娘见谅。”歌妓虽有些失望,但也表示理解。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太子少保府的公子哥得知歌妓被藏起来的消息,顿时暴跳如雷,带着家丁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他在高升客栈住院子里撒野闹事,嘴里骂骂咧咧,张志诚和李文远与他理论,却被他指使家丁一顿毒打。二人毫无还手之力,被打得遍体鳞伤,随后竟被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送进了大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