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天皇听了侍卫的禀报,心中大惊。瞬间两腿一软,瘫坐在大殿之上。
思索一番之后,他已心中明白,如今局势已然发展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他满心无奈,暗自思忖:大宋既然能够击败我东瀛倭国强大的水师,那我军的陆军更不是大宋的对手。
若是一味挣扎抵抗,只怕最终只会让城中百姓陷入水深火热,遭受更多苦难,倒不如主动投降,或许还能减少些不必要的杀戮。
念及于此,顺德天皇心意已决,吩咐侍从取出国玺,而后带着几位贴身随从,缓缓走出宫殿,朝着城门的方向行去。
城外,陆秀夫正率领着三十万大军,将平安京围得水泄不通。
位于前锋的乃是流求大将赵汝适,他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指挥着士兵,操控着攻城车不断撞击城门。
“轰隆!轰隆!”攻城车那巨大的撞击声,在寂静的城外显得格外震撼。
此时,平安京的士兵们眼见着庞大的宋军如潮水般逼近,可没有顺德天皇的旨意,他们只能咬牙坚守,不敢贸然发动进攻,只能焦急地等待着顺德天皇的命令。
就在这紧张的对峙阶段,攻城车持续不断地撞击着平安京那厚重的城门。
城楼上,突然有人用东瀛倭国的语言大声呼喊着投降。
然而,赵汝适及宋军将士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依旧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军缓缓逼近。
无奈之下,城楼上的倭国士兵只得将手中的旗帜纷纷砍倒,以此作为投降的信号。
原来,此时顺德天皇已带着国玺,来到了城门跟前。
大将赵汝适,瞧见这般情景,心中明了,赶忙回马来到丞相陆秀夫跟前禀报:
“丞相,平安京倭国士兵砍倒旗帜,似有投降之意。”
陆秀夫闻言,抬眼朝着平安京城楼望去,但见城楼上倭国的旗帜纷纷倒下,有人正挥舞着白旗。
他心中顿时明白,暗自思忖:看来倭国天皇不愿与我军继续作战,想必也是顾及城中百姓,倒也是个识时务之人。
若能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复倭国,倒不失为一桩美事。
于是,他转头对赵汝适道:
“赵将军,速去确认,即刻停止撞击城门。”
“是,丞相!”
赵汝适领命,急忙策马向前,来到城门之下,一声令下,攻城车戛然而止,缓缓退回到宋军阵营之中。
见大宋攻城车停止了进攻,不多时,只见平安京城门缓缓打开,顺德天皇手捧着国玺,身后跟着四名随从,朝着宋军大营走来。
赵汝适见状,连忙抬手示意,大声喊道:
“宋军听令,停止行动,切勿对顺德天皇放冷箭!”
士兵们听闻,赶忙收起兵器,向两边散开,让出一条通道。
此时,丞相陆秀夫翻身下马,身着厚重的盔甲,腰间佩着弯刀,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着倭国顺德天皇走去。
顺德天皇手捧国玺,缓缓来到陆秀夫面前,双膝跪地,双手将国玺高高举起。
陆秀夫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知晓倭国天皇这是愿意开城投降,献出平安京。
他赶忙伸出双手,接过平安京的国玺,转手递给身边的随从,而后又伸出双手,轻轻扶起跪地的倭国顺德天皇。
此时,顺德天皇满含热泪,用倭国语言说道:
“如今我国战败,恳请天朝能够饶恕我等城中军民,切莫大肆杀戮。”
一旁的宋军通译听了倭国天皇的话,赶忙将其意思告知丞相陆秀夫。
陆秀夫听后,对通译说道:
“你用倭语告诉他,我大宋乃仁义之邦,只要他开城投降,归附我大宋,我等自不会对城中百姓妄加杀戮。
且可允他继续担任倭国天皇之位,但需臣服于大宋,作为大宋的附属国,每年都要向大宋进贡,前往大宋京城朝拜。”
通译领命,忙用倭语向顺德天皇传达了丞相陆秀夫的意思。
顺德天皇听后,心中满是感激,忙又盈盈下拜,向陆秀夫深深一揖。
他本以为大宋将军定会将他治罪,押入大牢,却没想到大宋将军竟如此仁义,不仅不杀害城中百姓,还让他继续担任天皇,只需成为大宋附属。
他深知大宋的强大,当下忙用倭语回道:
“多谢天朝恩典,臣定当谨遵大宋皇帝旨意,在我国用心治理,削减海军实力及兵力,祈求得到大宋的庇护。”
通译将顺德天皇的这番话转达给丞相陆秀夫。
陆秀夫听后,心中暗忖:这顺德天皇倒也考虑得周全,既欲依附我大宋,寻求庇护,自不能再将精力放在扩充兵力上。
于是,陆秀夫说道:
“本丞相奉大宋皇帝旨意,对你此举表示赏识。但此次挑起战争的倭国水师将领源义经、蔡文和、孤月无僧等人,需交由大宋发落,论罪处置。”
陆秀夫心想,若能将这几位东瀛倭国的好战分子拿下,关押入狱,予以惩戒,定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通译将丞相陆秀夫的意思告知了顺德天皇,顺德天皇听后,微微颔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