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见北亚罗斯联邦攻势如此凌厉,联盟内部顿时慌乱起来。
他们意识到,米利坚给的那些破铜烂铁根本无法扭转局势。
既然如此,那就得出真家伙了。
于是,联盟中几大军事实力较强的成员国,如高卢鸡、约翰牛等,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向西兰联邦输送先进的武器装备。
这些装备包括性能卓越的主战坦克、精准度极高的火炮,以及各类先进的防空和反坦克武器,试图为西兰联邦注入一剂强心针,扭转战场上一边倒的不利局面。
伴随着泛大西军事协作联盟的开始向西兰联邦输入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西兰联邦终于获得能与北亚罗斯联邦一战的资本。
在先进武器的助力下,他们迅速重整旗鼓,重新规划作战策略。
将领们紧急调集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将兵力集中部署在关键区域。
鉴于北亚罗斯联邦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强大的火力优势,西兰联邦决定发挥本土作战的地利之便,依仗复杂的城市地形与北亚罗斯联邦打起了巷战。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西兰联邦的士兵们化整为零,利用建筑物的废墟和狭窄街道,与北亚罗斯联邦军队展开周旋。
他们熟悉每一条小巷、每一座房屋,灵活地发动突然袭击,打完就撤,给北亚罗斯联邦军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同时,在一些开阔的平原地区,西兰联邦的工兵们日夜赶工,挖掘出一条条错综复杂的战壕。
士兵们依托战壕,设置机枪阵地、部署火炮,与北亚罗斯联邦军队展开阵地对峙。
每当北亚罗斯联邦军队发起冲锋,他们便利用战壕的掩护,顽强抵抗,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西兰联邦通过这样顽强的战斗方式,成功扳回一城。
除了源源不断地向西兰联邦输送武器装备,试图在军事上扭转局势外,泛大西军事协作联盟的成员国们还将目光投向经济领域,对北亚罗斯联邦实施了一系列严厉制裁。
这些制裁措施犹如一套组合拳,涵盖了金融、贸易、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金融方面,联盟成员国冻结了北亚罗斯联邦在其境内的大量资产,限制北亚罗斯联邦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正常往来,使得北亚罗斯联邦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国际市场上融资举步维艰。
贸易领域,对北亚罗斯联邦的进出口商品设置重重关卡,提高关税壁垒。
许多北亚罗斯联邦的特色产品,如能源资源、工业制成品等,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被大幅压缩。
乐得其成的鹰酱国,眼见联盟成员国对北亚罗斯联邦展开制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
鹰酱坚凭借自身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更为严苛的制裁法案,不仅加大对北亚罗斯联邦企业的贸易限制,还对与北亚罗斯联邦有经济往来的第三方国家和企业进行威胁和制裁,试图将北亚罗斯联邦彻底孤立于全球经济体系之外。
一时间,遭受多方经济制裁的北亚罗斯联邦,国内经济面临着巨大压力。
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加剧,民众生活成本急剧上升。
许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原材料短缺或市场萎缩而被迫停产,失业率大幅攀升。
在国际市场上,北亚罗斯联邦的经济影响力急剧下降,国际贸易活动几乎陷入停滞,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只不过,这般经济困窘的现象仅仅持续了一段时间。
北亚罗斯联邦并非毫无防备,他们早有应对之策。
欧罗巴地区长期以来对北亚罗斯联邦的各类商品,尤其是能源产品,形成了较强的短期依赖。
北亚罗斯联邦瞅准这一点,积极与欧罗巴方面沟通协商,在保障供应稳定的同时,适当调整贸易策略,巩固了在欧罗巴市场的地位。
与此同时,北亚罗斯联邦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大亚细亚地区。
他们加大对该地区的出口力度,凭借自身产品的独特优势,积极开拓新市场,与大亚细亚的多个国家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贸易联系。
各类工业制成品、农产品以及能源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大亚细亚,收获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更为关键的是,国际市场上油价与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成为了北亚罗斯联邦经济的一剂强心针。
作为能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北亚罗斯联邦在这场能源价格的“盛宴”中受益颇丰。
能源出口收入的激增,不仅弥补了因制裁导致的其他经济损失,还为国内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得益于这些举措,北亚罗斯联邦迅速稳定住了国内的经济局势。
原本因制裁而动荡的货币逐渐恢复平稳,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在资金的支持下逐步恢复生产,失业率也随之下降。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北亚罗斯联邦成功地抵御了经济制裁带来的冲击,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韧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