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才眨眨眼,不知道从哪儿寻来的一根树枝,就递到杨二婶的手上:“打吧,看我面上,别打脸。”
……
【#豫剧#】
【网友提问:为何国内其他剧种都需要国家补贴,乃至完全是依靠国家补贴才能存活下去,可为什么豫剧不用一分补贴,却能过得很好?】
【高赞回答:因为豫剧,与时俱进,中西合璧,雅俗共赏。
豫剧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剧种,人民需要啥,他唱啥。】
. . . . . .
评论区:
〖问题不尽准确,应当问:豫剧为何是民营剧团最多的剧种?
目前,豫剧拥有167个专业院团、2100多个民营院团。〗
. . . . . .
〖因为昆曲,以前是个文人士子看的,没点文化听不懂,即便是文人,有时候都需要翻书才知道典故出自何处。
而京剧,是因为老佛爷爱看这玩意儿。
老佛爷都爱看,王公大臣,达官贵人,大户人家之类,不得跟上?
京剧剧目大多讲帝王将相,身份低点的,也是落难的大户人家小姐。
欣赏这东西,门槛虽不如昆曲高,但也多少要点学识。
而豫剧就比较接地气。
“小犹大,你坐下,咱们唠唠心里话。”
就这,村口八十多岁,没读过书的老奶奶都听得懂。〗
. . . . . .
〖豫剧《弥赛亚》选段:
“约瑟夫,你坐下,听俺说说知心话。”
“约瑟夫,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木匠你成亲后,娶的就是玛利亚。”
“她没过门就怀孕,知道你心里有牵挂。”
“孩儿他爹竟是谁,你每天每夜睡不下。”
“这小孩是圣灵造,借着他娘胎到地下。”
“代世人偿罪孽,就是以玛利亚弥赛亚。”
“这本是上帝的旨,你休要怀疑玛利亚!”〗
. . . . . .
弹幕区:
『怪不得河南多教堂,原来是为了唱豫剧。』
. . . . . .
〖下面请欣赏用河南坠子唱《耶稣降生驻马店》:
“冬至过了那整三天,耶稣降生在驻马店。”
“三仙送来一箱苹果,还有五斤肉十斤面。”
“小丫鬟手拿红鸡蛋,约瑟夫忙把饺皮擀。”
“店小二送来红糖姜水,喊一声:玛利亚大嫂,你喝了不怕风寒。”〗
. . . . . .
〖河南坠子《关公辞曹》里有一段甚为绝妙的唱词。
故事讲到关羽要走,曹操挽留及,便开口唱: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而根据这段唱词又衍生出另一段韵文,河南话唱出来极有腔调:
“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
“在许都我待你哪点不好?顿顿饭包饺子炸油条。”
“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撩灶,大冷天忙得热汗不消。”
“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捣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我对你一片心苍天可表,有半点孬主意我是屌毛。”
弹幕区:
『所以赤壁之战是曹操准备捉大小乔和面和擀面吗?』
『咦,那咋不中嘞!』
『大乔烧灶,小乔烙饼。』
『国色大乔卷大葱,天香小乔烙大饼。』
『驴肉火烧中火烧的出处原来是三国火烧赤壁。』
『关云长勒住马气喘吁吁,孟德兄你且听俺说仔细。
不是俺无情又寡义,曹大嫂的好俺永远记心里。
肉夹馍大菜包属实好哩,蘸上蒜泥吃哩俺大汗淋漓。
恁给弄滴伙食属实不孬,但俺刘大嫂她会擀面条。
拌上陈醋就头蒜,给俺二乔也不换。』
『哈哈,这下我可算知道关羽为啥这么执着要找刘备了。』
……
东汉,建安十四年。
“确实接地气。”
曹操嘴角直抽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安排人学着这个调调,编排些通俗的易懂的故事,去唱歌百姓听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唱啊?
这样好吗?
“孤不做,刘大耳也会做。”
“他假仁义的很,最懂如何讨百姓欢心。”
曹操虽然不知道“舆论的高地自己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这句话,但道理是懂得。
以前只需要争取世家支持,因为世家之心,即百姓民心。
但现在有了天幕,天知道会放些什么?
百姓也是人,也会思考。
以前或许不明白的道理,或许天幕就会不经意透露出来。
现在不去争取百姓之心,就等着他们去投刘大耳吧。
是真的百姓,是吃糠咽菜苟延残喘活着的百姓,不是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世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