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院子被翁县令派来的人打扫干净了,又重新修葺过。
但整体的腐朽破败之气依然很难掩盖。
俗话说屋要人衬,没有人住的屋子就没有人气,屋子会坏的很快。
而且说起来这座宅子也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了,传了几代人。
所以众人进门后也没太意外。
李氏利索的指挥着下人们把各房的行李放到各房里。
马氏虽有些嫌弃,但在面上没表现出来,怕被挑理,跟着收拾起来。
再怎么说,现在在村里人眼中,她也是跟着衣锦还乡的官眷,怎么也不能太小家子气了。
徐氏则跟李氏一样,没那么多嫌弃,适应良好,下人放好行李后,便让五丫先进了房收拾。
村长张大昌不是个太聪明的人,但也不傻,最主要是人情世故上比较通透。
看五丫这么大年纪了,还跟着一起回乡,梳的又是妇人发髻,便猜测她不是死了男人就是和离了,因此就当没看见,也没追问五丫的情况。
徐氏暗暗松口气,要真被村里人问起来,她也有些不知如何开口,这事儿后面慢慢说是最好的。
片刻后,一家人才好不容易坐下。
张氏和张老头在堂屋上首坐下后,便吩咐人赶紧烧水泡茶,上点心,这一路下来,他们是真有些累了。
“唉呀,大伯娘,大伯,哪还需要劳烦你们,茶水早都烧好了,是现成的,我让人现在上茶”,张大昌表现的很殷勤。
金宝爹跟着喝了杯茶后,看暂时没什么需要帮忙的,便先告辞离开了。
张老二知道他也要回家收拾收拾,于是没硬留,只邀请道:“晚上你家就别开火了,过来一块儿吃饭,带上招财一起。”
“成!”金宝爹也没客气。
等金宝爹离开后,张大昌才有些酸溜溜的道:“还是金宝爹聪明啊,知道抱大腿,当初跟着你们一起走了,我怎么就没这脑子呢!”
“铁头爹,你也是这么大人了,还是村长,说话别夹枪带棒的,当初也没拦着你们不让一起走啊,不也知会了村里人吗,都是命!”张氏抽着水烟,闻言淡淡敲打了几句。
“哎呀,大伯娘,我这不是唠叨两句吗,没别的意思,哈哈”,张大昌见话头不对,连忙打了个哈哈搪塞过去。
说实话,张平安也有些累,人情往来是最消耗精力的。
于是在一旁捏了捏眉心没接话,听着长辈们寒暄起来。
暗忖这大昌叔从前也没这么话唠啊?!
再看看儿子在院外招鸡逗鸭的欢快样子,不由笑了笑。
还是小孩儿好啊,像小鱼儿进屋屁股都没坐热,就让下人婆子带出去玩儿去了,也不用操心这一摊子事儿。
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刚见面的生涩感没了后,院儿里气氛便越发热闹,进来围观的村里人也越来越多。
里三层外三层的。
还有人时不时大着胆子,你一言我一语地插几句话,问着张家人在外面的见闻。
听到张平安不止见过当今皇上,还和皇上一起吃过饭。
村民们马上沸腾了。
有人问:“那皇上是不是用金碗吃饭的?”
“是不是用金扁担?”
“瞧你那没见识的样子,人家皇上不用下地的好吗”,不等张家人回话,有人立刻帮着反驳了,随后自己又好奇地问道:“那皇上是不是真的有三千个媳妇,他真的见过仙人吗,大家都传他见过坐着老虎当座驾的神仙哩!”
“圣上贵为真龙天子,当然见过神仙了,他是神仙指派的救灾救难的英雄,不然怎么别人不当皇帝,就他能当皇帝呢!”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的热闹。
徐氏如今做事有分寸的多,不能接的话就笑笑不接。
只吩咐下人在院里摆上了免费的茶水、点心,还有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让大家打发时间。
张老二当然更加不会说些有的没的,只招呼大家吃东西。
其他人也差不多,连嘴巴最大的张老三也已经过了爱吹牛的年龄了。
马氏则只是单纯瞧不上,一群土包子,说了也不懂,鸡同鸭讲的掉身份。
但不吹牛,不得瑟了后,反而让大家觉得他们一家更加不得了了。
如今张家显而易见的和村里的人差距太大,大家心里其实有些发憷,又有些敬畏。
于是做事也有分寸的多,不像从前办喜事时那样,看到好东西就连抓带抢的。
基本都很有分寸的一人抓了一把也就算了,有的人当场吃起来,也有人放在口袋里准备带回去给家里孩子吃。
院门口不一会儿就堆了一地的瓜子皮、花生皮。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太阳开始慢慢西斜,镇上的屠户也终于把预定的肉和油送了过来。
两辆牛车堆的满满的。
村里人刚才也听说了,这些肉和油都是会分给他们的,大家都围上前东看看西看看的,要是不新鲜可不能要。
屠户姓鲍,听说是外来户,但生的高大健壮,有一把子好力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