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听后,神色凝重:“包卿所言甚是,此事需速速安排,不可懈怠。”
此后,包拯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等职。
庆历八年(1048 年),包拯任三司户部副使。一日,包拯在书房中翻阅公文,眉头紧锁,公孙策在一旁问道:“大人,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包拯指着公文说道:“你看,河北之地,良田多被占,百姓与群牧司争端不断,百姓生计堪忧啊。”
公孙策思索片刻:“大人,此事确实棘手,群牧司掌管养马等事务,与百姓争地,恐怕背后有诸多复杂缘由。”
包拯起身,来回踱步:“不管如何,百姓乃国家根基,不能让他们无地可耕。我这便上疏朝廷,定要为百姓讨个说法。”
上疏之后,朝廷批准了包拯的建议,百姓得以继续耕种租赁土地。包拯听闻此消息,面露欣慰之色:“如此,也算不负百姓所托。”
同年冬天,包拯前往陕西负责盐法。范祥提出通商法,众人对此看法不一。
朝堂上,一位大臣反对道:“范祥之通商法,看似有理,实则扰乱盐法旧制,万不可行。”
包拯站出来,据理力争:“大人此言差矣,如今旧盐法弊端丛生,通商法若施行,可使盐货流通顺畅,公私皆能受益,为何不可行?”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仁宗最终采纳了包拯的建议,推行通商法,果然使公私皆受益。
皇佑二年(1050 年),包拯改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此时,张尧佐凭借张贵妃伯父的身份,无真才实学却获四项要职,满朝震惊。
包拯在朝堂上,慷慨陈词:“陛下,张尧佐无德无才,却居要职,如此任用,恐失天下民心,望陛下收回成命。”
仁宗面露难色:“包卿,此事关乎贵妃情面,且容朕再做考虑。”
包拯却不依不饶:“陛下,朝廷纲纪为重,若因私情而乱国法,何以服众?”
仁宗无奈,只得免去张尧佐景灵官使和宣徽使两项要职,还规定后妃家庭成员不得担任军政要职。
包拯退朝后,展昭笑着对包拯说:“大人,今日朝堂上您据理力争,可真是大快人心。”
包拯严肃地说:“展护卫,身为臣子,当为朝廷社稷着想,怎能让无才之人占据高位,误国误民。”
喜欢包青天断案传奇故事汇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包青天断案传奇故事汇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