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家的开口,周家和郑家也跟着开了口。
范端年有些犯难。
若是以前,五石米他们范家怎么可能拿不出来。
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这两年多以来,他们范家卖了不少田地维生。
也仅仅是维持着表面光鲜罢了。
范端年不过犹豫了下,便与紧随着李家话音后面开口的周家和郑家拉开了一顿距离。
眼看着大堂陷入一瞬的沉默。
沈通看向范端年,突然想到县里那些关于范家的传言,便开口道:“出多出少,也是一份心意,并不能代表什么。”
范端年知道沈通是在替自己说话,心里自是感激。
想了想,他咬了咬牙,道:“我范家也出五石米。”
范端年其实也明白,沈家孙家几人能把自己喊过来,便是在认可他们范家在这县城里的身份。
给他们范家面子。
若是不叫,那才是真的心寒。
沈通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不过想到在这关头,范家确实不好做。
孙荣出声笑道:“范兄大义,只不过,在下听说范兄底下还有一大堆人要养,可是没事?”
范端年摇头,“无事,只是紧了些罢了,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度过难关。”
他们范家拿是肯定拿得出来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只是这批粮捐出去之后,他们范家便要日子紧一些了。
范家的情况,许浩英也算了解。
左右已经有了沈孙几家要拿出五石米来赈济灾民,范家少一些也无妨。
“范家主。”
等范端年看过来,许浩英笑着说:“如果为难的话,两石,三石,本官也是高兴的。”
范端年笑着摇头,“许知县莫要担心,无事。”
眼看范端年还是没改口,许浩英也不再多说。
以防出现什么意外,几人在许知县的见证下,写了契书。
上面指明哪年哪月哪日,各家各出了多少石米来赈济灾民。
还有一些条款,一并也写了上去。
几人签字画押过后,此事便也落定下来。
由着许知县安排,几人的赈粥棚设在了正门那边。
那里流民多。
原本已经设了两个赈粥棚,现在又弄一个。
大大减轻了另外两个赈粥棚的压力。
赈粥棚里分粥和管理的人员,由着几家派人轮流进行。
渐渐的,沈家,孙家,李家,周家,郑家和范家乐善好施的名声逐渐在安福县里流传开来。
有些富裕家族见此,也纷纷效仿。
许浩英看着这一切的发展,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
而就在安福县逐渐恢复秩序之时,许浩英开了城门,赈济的同时,县衙里迎来了好几人。
沈通派人去打听,只知道是朝廷那边派来的,具体是谁,并不清楚。
想了想,他也没再让人去打听,开始看起账册来。
粮食就这么多,如果不做好记录,心里没有数,迟早要出事。
沈通现在是练成了每日看账册的习惯了。
殊不知,京城来的那几人在县衙里没待多久,便由着许知县带领,在县里逛了一圈。
隔日一早,关于安福县情况的书信,便快马加鞭赶往了京城和南昌府。
刘间收到书信的时间要比京城那边快。
他看完之后,直接烧掉了。
“来人!”
伴随着几声咳嗽,昏暗的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来人推开房门,轻轻掩上后,径直走到内室里面。
“大人有何吩咐?”
刘间递过去两封信。
“明日一早找个机会送到京里去。”
来人双手接过密信,应了声便退了出去。
烛火晃动中,刘间的脸色越发苍白。
他掩嘴咳了咳,走到桌前坐下,端起水壶,给自己倒了杯温水。
他虽然不常出门,但刘巡抚等人未免也太过小看他了。
以为在他面前忧国忧民,积极赈济救灾,就能抹平此前发生的一切贪墨行为。
彭蠡湖常发大水,也就是这一次声势浩大,涉及到的地方多。
往年朝廷赈灾银粮都不知往这些受害地区发放了多少。
这堤岸却是每发一次大水,就坍塌一次。
可见这些人在这上面有多不上心。
刘间低头喝水,眼里闪过一丝冷意。
欺瞒皇上,罪不容诛。
秋风习习,凉意渐起。
刘詹踩着落叶,脚步匆匆进了户部。
没多久,他又走了出来。
身边此时多了两人。
先前在里面人多,不好询问太清楚。
眼看四下无人,沈舟轻声道:“刘公公,可是出了什么事?”
贺辰飞也看向刘詹,竖起了耳朵。
刘詹想了想,压低声音。
“江西那边来信了。”
闻言,贺辰飞看了眼沈舟,随即又移开。
那边的情况,要说最关心的,便是沈舟了。
沈舟确实也是,脚步都不由加快了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