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走,越来越多的车都停在了路上,车顶已经被覆盖上了一层灰烬。那些车有的斜停在路边,有的并排停在车道上,车型各异,有家用轿车,有SUV,还有几辆小型货车,显然都是前往山火现场救援或者疏散群众的车辆。或许是因为前方道路被阻断,或许是因为驾驶员需要临时下车参与救援,这些车就暂时停在了这里。车顶的灰烬厚厚的一层,像是铺了一层薄薄的雪花,用手一摸,就能蹭下满手的黑色粉末——那是山火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被风吹到车顶,堆积成了一层。孟云义看着这些被灰烬覆盖的车辆,心里忍不住有些感慨——为了应对这场山火,太多人在奔波忙碌,这些车辆就是最好的证明。
赵磊的驾驶技术堪称一绝,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赛车手,在车辆之间游刃有余地穿梭。他时而巧妙地减速避让,时而迅速地转弯,方向盘在他手中仿佛变成了一件精密的乐器,每一次转动都准确无误,恰到好处。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孟云义,目不转睛地看着赵磊的操作,心中不禁暗暗赞叹。他深知,如果不是对自己的驾驶技术有着绝对的自信,在如此混乱的路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像赵磊这样顺利地前行。
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前方的烟雾中逐渐浮现出一片帐篷的轮廓。那片帐篷在橘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帐篷的颜色是蓝色的,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帐篷周围还停靠着几辆消防车和救护车,车顶的警示灯偶尔闪烁一下,划破了现场的沉闷氛围。这些车辆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默默等待着指令,随时准备投入到灭火和救援的行动中去。
原本临时指挥部距离山火现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随着整个山体的过火面积越来越大,临时指挥部也越来越靠近山火现场。孟云义下车后,特意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山火——只见整座山都被烈火包裹着,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在山体上肆虐。原本应该是绿色的山坡,此刻只剩下黑漆漆的焦土,偶尔有几棵还没完全烧断的树木,在火中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他想起之前听人说过,临时指挥部最初设在距离山体五公里外的地方,可现在,他目测了一下,他们所在的位置距离山火现场最多只有一公里——这意味着,火势的蔓延速度远远超出了预期,连临时指挥部都不得不一次次向前移动,才能跟上救援的节奏。
此时的临时指挥部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们都在匆忙地收拾东西,准备撤离。山火已经如一头凶猛的巨兽般逼近,距离指挥部已经不足百米,熊熊的火焰和滚滚的浓烟让人感到一阵窒息。
孟云义站在帐篷外,看着里面的工作人员们忙碌的身影。有的人抱着厚厚的一摞文件,脚步匆匆地走向旁边的车辆,仿佛那些文件是他们的生命一般;有的人扛着沉重的设备,脸上写满了焦急,汗水顺着额头滑落;还有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围在一起,对着一张地图指指点点,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时不时抬头看向山火的方向,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
帐篷旁边的地面上,还散落着一些没来得及收拾的矿泉水瓶和方便面盒,显然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忙碌,根本无暇顾及这些。现场的气氛异常紧张,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时间就是生命,如果不能尽快撤离,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阵风吹过,带着浓浓的烟火气,还有一些细小的火星飘到了帐篷附近,旁边的消防员立刻拿起灭火器,对着火星喷洒,很快就把火星扑灭了——这一幕让孟云义更加清楚,这里已经不再安全,山火随时都有可能蔓延到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赵磊带着孟云义走过来,掏出对讲机滴了几声。他的动作很熟练,手指在对讲机的按键上按了两下,发出“滴滴”的清脆声响,打破了现场的嘈杂。对讲机的外壳有些磨损,上面贴着一张小小的标签,写着“救援08”,显然是他常用的设备。赵磊握着对讲机,眼神专注地看着前方的帐篷,等待着对方的回应——他知道,李海应该就在帐篷里,只要发出信号,很快就能得到回复。孟云义站在赵磊身边,目光在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之间扫过,心里忍不住有些好奇——李海作为警队的队长,此刻应该在协调警力,不知道他对那“山火里出来的东西”有没有了解。
立刻就有声响从对讲机里传出来,“来指挥部里面,我在这里等你们。”
那声音透过对讲机的扬声器传出来,带着几分电流的杂音,却依旧清晰可辨。声音不高,却很沉稳,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像是在告诉他们,不用担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孟云义听到这句话,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稍微落了些——至少他们能找到李海,从他口中了解到更多关于现场的情况,也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赵磊听到回应后,对着对讲机说了一句“马上到”,然后就收起对讲机,带着孟云义快步走向帐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