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妃坐在轿中,看到园子内外如此奢华,不禁在心中默默叹息,觉得这实在是过于浪费。忽然,又看见手持拂尘的太监跪地请求她登舟。贾妃于是下了版舆。只见眼前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水流蜿蜒,如同游龙一般。河流两边的石栏上,挂满了水晶玻璃制成的各色风灯,灯光点亮后,犹如银花闪烁,又如雪浪翻涌。上面的柳、杏等树木虽然没有花叶,但都用通草、绸绫、纸绢等材料,依照树枝的形态制作成了花叶,粘贴在枝上,每一棵树都悬挂着几盏灯。 更不用说池中的荷荇、凫鹭等景物,也都是用螺蚌、羽毛之类的东西制作而成的。各种灯光上下辉映,整个园子仿佛成了一个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船上也摆放着各种精致的盆景灯,珠帘绣幕,桂木船桨、木兰船桡,其精致华美自不必多说。 不久,船驶入一个石港,港上有一盏匾灯,清晰地写着“蓼汀花溆”四个字。 按说这“蓼汀花溆”以及“有凤来仪”等匾额对联,原本不过是上回贾政偶然用来试探宝玉的学业才情罢了,为何今日却认真地采用了这些匾联呢?况且贾政世代书香门第,来往的宾客以及陪侍在座的人,都是才华横溢之辈,难道就没有一位高手来题撰,竟然用一个小儿的戏言来草率搪塞?这真像是突然暴富、新获荣耀的人家,肆意挥霍钱财,一味地追求华丽装饰,最后大书“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之类的句子,还以为这就是高雅美观的了,这哪里是《石头记》中所描述的宁荣贾府会做的事情呢!
照此说来,这可真是大相矛盾了。 各位有所不知,待我把其中的原委说明,大家就明白了。 当年贾妃还未入宫的时候,自幼由贾母教养。后来有了宝玉,贾妃是长姐,宝玉是幼弟,贾妃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才得到这么一个弟弟,所以对宝玉格外怜爱,与对待其他弟弟有所不同。而且宝玉和贾妃一同跟随在祖母身边,片刻不曾分离。 在宝玉还未入学堂之前,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得到贾妃的亲自教导,教授了几本书,认识了数千字。
他们虽然名分上是姊弟,但感情却如同母子一般。贾妃入宫后,常常带信出来给父母说:“一定要好好抚养宝玉,不严格要求他就不能成才,但过于严格又担心会出意外,还会让父母担忧。”她对宝玉的眷恋和疼爱之情,一刻也没有忘记。 前些日子贾政听到塾师在背后称赞宝玉在某些方面颇有才华,贾政原本并不相信。
恰好园子刚刚落成,便让宝玉题撰匾额对联,姑且试一试他情思的清浊。宝玉所拟的匾额对联虽然不是绝妙之句,但对于一个幼童来说,也有可取之处。即便另外请名家高手来撰写,固然不是难事,但想来却不如这出自本家子弟之手的文字更有一番趣味。而且能让贾妃看到这些是她疼爱的弟弟所写,或许也不辜负她平日里对宝玉的殷切期望。因为有这么一段缘由,所以最终就用了宝玉所题的匾额对联。
那天虽然没有全部题完,后来也进行了补充拟定。 闲话少叙,且说贾妃看到“蓼汀花溆”这四个字,笑着说:“‘花溆’二字就已经很合适了,何必用‘蓼汀’呢?”侍座的太监听了,急忙下了小舟,登上岸边,飞快地将贾妃的话传给贾政。贾政听了,立刻让人更换。 不一会儿,船靠近了内岸,贾妃又弃舟登上版舆。只见眼前的宫殿楼阁风姿绰约,华丽的宫殿巍峨耸立。石牌坊上原本写着“天仙宝境”四个大字,贾妃赶忙让人换成“省亲别墅”四字。
随后,贾妃进入了行宫。 但见行宫之中,庭中的大火把照亮了夜空,香料的碎屑铺撒在地上,火树银花,金窗玉槛。说不尽那如同虾须般的帘子高高卷起,用鱼獭皮制成的地毯铺在地上,鼎中飘着麝脑的香气,屏风上排列着雉尾做成的扇子。当真是: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贾妃看到正殿之上没有匾额,便开口询问:“这座宫殿怎么没有匾额呢?”随侍在旁的太监赶忙跪地启奏道:“这是正殿,外臣们不敢擅自拟定匾额。”贾妃听后,默默点头,没有说话。
这时,礼仪太监跪地奏请贾妃升座接受众人行礼,两侧的乐队随即奏起了乐曲。两名礼仪太监引领着贾赦、贾政等人在月台之下依次站好,殿上的昭容传达贾妃的旨意:“免礼。”太监便引领着贾赦等人退了出去。接着,又有太监引领着荣国太君及女眷们从东阶登上月台,同样站好班次,昭容再次传谕:“免礼。”于是,众人也都退了下去。 献茶三次之后,贾妃起身离座,乐曲也随之停止。她退入侧殿更换衣服,之后才准备好省亲的车驾,离开园子。来到贾母的正室,贾妃想要行家人之礼,贾母等人连忙跪地阻止,不让她行礼。
贾妃眼中满是泪水,与贾母、王夫人彼此上前相见,她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三个人心中都有千言万语,却一时都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相对哭泣,泪水止不住地流淌。邢夫人、李纨、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等人,都在旁边围站着,默默垂泪,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贾妃才强忍着悲痛,挤出一丝笑容,安慰贾母和王夫人道:“当初既然把我送到了那个不能自由出入、见不到家人的地方,好不容易今天能回家和娘儿们相聚,本应说说笑笑,可咱们反倒哭起来了。等一会儿我走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