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看似充满希望的时刻,赵构的心中却无比清醒地知道,这个新生的政权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与挑战,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无情的风浪所吞噬。
首先是来自外部的严重威胁。金兵就像悬在南宋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南宋的生存与安宁,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给南宋带来灭顶之灾。金国的铁骑在北方的大地上纵横驰骋,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他们的军事力量强大无比,拥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汴京的沦陷还历历在目,那是金兵残暴与强大的最有力证明。赵构深知,金国一旦得知他称帝的消息,定会将南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以图彻底消灭南宋政权,实现其统一中原的野心。
而且,南宋的边境防线还十分脆弱,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隐患。长江虽然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但金兵也在不断地寻找突破的方法,他们拥有着强大的水军力量,对于突破长江防线志在必得。而南宋的水军虽然在努力建设,但与金兵相比,无论是战船的数量还是士兵的水上作战经验,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陆地上,南宋的军队分布稀疏,难以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防御工事也不够完善,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易攻难守的薄弱环节,一旦金兵发动进攻,很难抵挡住其猛烈的攻势。
在外交方面,南宋刚刚建立,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谓是十分微妙。周边的一些小国对南宋持观望态度,他们不确定这个新生政权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来维持自身的稳定,也不知道南宋是否能够抵御得住金兵的强大攻击。而一些曾经与北宋有过往来的国家,也在重新审慎地评估与南宋的关系,他们在权衡利弊,考虑是否要继续与南宋保持友好合作,还是选择与金国结盟,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种外交上的孤立无援,使得南宋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加举步维艰。
除了外部的重重危机,南宋内部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上,多年的战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农田被荒废,无人耕种,曾经繁荣的商业也因战火的破坏而凋敝不堪。杭州城虽然在北宋时期就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但经过这场战乱的洗礼,要支撑起一个政权的正常运转,还远远不够。粮食短缺成为了一个最为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百姓都处于饥饿的边缘,挣扎在生死线上。朝廷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境,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军队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等各项重要工作,这无疑给南宋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政治上,新组建的临时政府虽然有一批忠诚的大臣,但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一些官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势力,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背景,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纷争和权力争夺。在政权建立初期,如何协调好这些官员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高效、团结的政府班子,成为了赵构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若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将会严重影响到政权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政权的分裂和瓦解。
军事上,虽然有岳飞、韩世忠等一批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但军队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士兵们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士兵缺乏系统的军事训练,作战能力有限。而且,武器装备也比较匮乏,很多士兵所使用的武器都较为陈旧落后,难以与金兵的精良装备相抗衡。此外,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在长期的战争中,很难保证士兵们的物资供应,一旦战争爆发,后勤补给的不足很可能会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在社会方面,百姓们刚刚经历了巨大的动荡,人心惶惶,社会秩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盗贼横行的现象,他们趁火打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社会治安状况令人堪忧。百姓们对这个新生政权既充满了期待,又有着深深的担忧,他们不确定南宋是否能够真正给他们带来安定的生活,是否能够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这种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南宋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也极为不利。
赵构坐在简陋的宫殿之中,望着桌上的地图,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要解决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代价,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并且要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执行。
他首先召集大臣们商议军事防御策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强南宋的军事防御力量,以应对金兵可能的进攻。岳飞站出来,神情严肃而又自信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我们应该着重加强长江防线。在沿岸增加更多的了望塔和烽火台,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金兵的动向,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要加大水军的训练力度,打造更多坚固耐用的战船,提升我军的水上作战能力,使其成为抵御金兵南下的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